2015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精華
考試題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實務題、論述題、簡析題、寫作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材料處理題等。根據A類、B類、C類不同試卷結構的要求選取上述若干個題型。A類、B類、C類試卷均有客觀題和主觀題。
考試時限為90分鐘,滿分為100分。
公共基礎知識一直以來都是江蘇公務員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筆試環節中占有舉足新重的作用。但是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難度卻讓考生大為頭疼。下面,專家就公共基礎知識的復習方法,給考生作一個詳細的說明。
一、法律知識
考情綜述:
法律試題涉及的范圍雖然極其廣泛,但重點較為突出,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訴訟以及合同的成立、違約責任、買賣合同等歷年來都是重點考查對象。并且多以案例的形式出現,側重對考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行考查,難度較大。
重點章節: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公務員法、民法
重點知識舉例:
行政主體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權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通常能作為被告應訴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一般認為,在我國,行政主體可以分為兩大類: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又稱為“被授權的組織”)。
1.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指具有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并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的行政單位。行政機關不同于行政機構,行政機構則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后果歸屬于其所屬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是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規章授予行使行政權力的組織。
提示:
由于法律試題多考查考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考生在復習時一定要加強理解,切忌死記硬背。另外,適當的做題必不可少,尤其是歷年真題。在做題時一定要勤于動手,真正下筆去做,避免眼高手低。對做錯的題目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考情綜述:
對哲學基本原理的考查是基礎。這一部分主要考核哲學基本原理的定義、作用、內涵等。有些題目已經不再是單純地直接考查考生對哲學原理的記憶能力,而是結合國內時政熱點來考查考生綜合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重點章節:
唯物辯證法、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重點知識舉例:
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度及其相互關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質和量這兩種規定性,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質是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內在規定性,是與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數量、規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規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離的,但量與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質與量的統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關節點。所謂關節點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兩個極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兩個關節點,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須找到它的關節點。
(2)量變、質變和質量互變規律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數量上的增減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量變和質變是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同時,量變和質變是互相滲透的:①量變中滲透質變,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著部分質變。②質變中滲透量變,這是指質變過程中包含著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提示:
對基本哲學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徹,達到能運用哲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切現象的目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的聯系實際,找尋“生活中的哲學”。
三、毛澤東思想概論
考情綜述:
毛澤東思想概論這部分內容,基礎理論知識是考查的重點。同時毛澤東個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點。
重點章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重點知識舉例:
群眾路線
1.群眾路線是我黨根本的工作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2.黨的群眾路線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上的。
3.群眾路線的內涵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4.有無群眾觀點,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毛澤東)。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江澤民)。
提示: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最好能形成一條以時間為軸的線索,以此帶動所有基礎知識的記憶。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考情綜述:
此部分內容多與其它部分內容相結合進行考查。此部分內容往往作為背景知識出現,頻率較高。
重點章節:
堅持和諧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
重點知識舉例:
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據
社會主義社會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是由其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1)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2)在社會主義社會,舊的分工還沒有消失,勞動還存在著重大差別,勞動還是謀生的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3)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條件。
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決定收入分配結構。(1)從根本上說,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決定了在分配制度上必須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是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重要原因。
提示:
在系統復習這方面知識的同時,應該多看看新華網、人民網上的一些有關的文章,多多積累政治素養,保持政治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