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高校排名情況
一、軟科版排名榜
根據軟科2023年最新發布的江蘇省大學院校排行榜,辦學實力最為突出的五所大學是:
1、南京大學
2、東南大學
3、南京理工大學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5、蘇州大學
院校具體排名情況如下表所示:
序號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 | 全國排名 |
1 | 南京大學 | 江蘇 | 6 |
2 | 東南大學 | 江蘇 | 15 |
3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36 |
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37 |
5 | 蘇州大學 | 江蘇 | 40 |
6 | 南京醫科大學 | 江蘇 | 醫3 |
7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51 |
8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56 |
9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58 |
10 | 江南大學 | 江蘇 | 60 |
11 | 河海大學 | 江蘇 | 61 |
12 | 江蘇大學 | 江蘇 | 78 |
13 | 揚州大學 | 江蘇 | 81 |
14 | 南京工業大學 | 江蘇 | 85 |
15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 86 |
16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江蘇 | 90 |
17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醫10 |
18 | 南京林業大學 | 江蘇 | 110 |
19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江蘇 | 醫15 |
20 | 江蘇師范大學 | 江蘇 | 125 |
21 | 江蘇科技大學 | 江蘇 | 137 |
22 | 常州大學 | 江蘇 | 152 |
23 | 南通大學 | 江蘇 | 161 |
24 | 西交利物浦大學 | 江蘇 | 合作4 |
25 | 南京財經大學 | 江蘇 | 財11 |
26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 財14 |
27 | 蘇州科技大學 | 江蘇 | 211 |
28 | 徐州醫科大學 | 江蘇 | 醫29 |
29 | 南京工程學院 | 江蘇 | 246 |
30 | 鹽城工學院 | 江蘇 | 276 |
31 | 淮陰工學院 | 江蘇 | 293 |
32 | 金陵科技學院 | 江蘇 | 307 |
33 | 常熟理工學院 | 江蘇 | 309 |
34 | 淮陰師范學院 | 江蘇 | 310 |
35 | 常州工學院 | 江蘇 | 322 |
36 | 鹽城師范學院 | 江蘇 | 323 |
37 | 江蘇海洋大學 | 江蘇 | 326 |
38 | 江蘇理工學院 | 江蘇 | 332 |
39 | 無錫學院 | 江蘇 | 359 |
40 | 南京曉莊學院 | 江蘇 | 366 |
41 |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 江蘇 | 368 |
42 | 徐州工程學院 | 江蘇 | 385 |
43 | 宿遷學院 | 江蘇 | 406 |
44 | 泰州學院 | 江蘇 | 467 |
45 | 南京體育學院 | 江蘇 | 體7 |
46 | 蘇州城市學院 | 江蘇 | 490 |
47 | 江蘇警官學院 | 江蘇 | 政13 |
48 |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 江蘇 | 517 |
49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江蘇 | 政20 |
二、校友會版排名榜
根據校友會最新院校排名結果,江蘇省共有49所大學入選上榜,其中位列前五的院校依次是:
1、南京大學
2、東南大學
3、河海大學
4、南京理工大學
5、蘇州大學
高校具體排名情況如下表所示:
序號 | 學校名稱 | 星級 | 辦學層次 | 全國排名 |
1 | 南京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2 | 東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1 |
3 | 河海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9 |
4 | 南京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0 |
5 | 蘇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2 |
6 | 南京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7 | 南京農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4 |
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46 |
9 | 江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5 |
10 | 揚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8 |
11 | 中國礦業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3 |
12 | 江蘇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7 |
13 | 南京林業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9 |
14 | 南京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2 |
15 | 中國藥科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100 |
16 | 南京醫科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8 |
17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6 |
18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116 |
19 | 南京郵電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2 |
20 | 江蘇師范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40 |
21 | 南通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68 |
22 | 常州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00 |
23 | 南京藝術學院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200 |
24 | 南京財經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10 |
25 | 江蘇科技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15 |
26 | 南京審計大學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54 |
27 | 徐州醫科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63 |
28 | 南京工程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83 |
29 | 蘇州科技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97 |
30 | 淮陰師范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24 |
31 | 江蘇理工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28 |
32 | 鹽城師范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28 |
33 | 常州工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42 |
34 | 金陵科技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42 |
35 | 鹽城工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42 |
36 | 南京曉莊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42 |
37 | 南京體育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342 |
38 | 淮陰工學院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51 |
39 | 常熟理工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59 |
40 | 江蘇海洋大學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59 |
41 | 徐州工程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67 |
42 |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426 |
43 | 江蘇警官學院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26 |
44 |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483 |
45 | 泰州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01 |
46 |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08 |
47 | 無錫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11 |
48 | 蘇州城市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16 |
49 | 宿遷學院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516 |
大學成績排名依據
按照績點排的。平時的考勤,加上課堂表現,再加上期中期末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上課表現、作業、考勤各占10%),成績排名不重要 ,但成績很重要 評選評優 。
高等學校實行學分制后,用以計算學生學業成績的教學管理制度。顯示每一學科學習成績的質量,以及學年和畢業總成績的質量。
大學排名是怎么來的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鑒,再通過加權后形成的對大學的排序。
大學排名直接面向大眾,是高校聲譽、形象和資金上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多數排名機構主要基于教學質量、科技創新、師資力量、國際化規模等因素進行排名。
如何使用大學排行榜?
一、可以參考,不可迷信
大學排行榜來自民間機構,權威性和科學性有待商榷。考生在升學時可以將大學排行榜作為擇校參考資料之一,但切不可作為唯一依據。
眾多排行榜都是以一套評價體系來衡量所有高校,其評價指標也多側重于科研及大學的綜合實力,容易忽視大學的軟實力。一句話,志愿填報有風險,參考排名需謹慎。
二、手中不止一份排行榜
現在國內比較流行的榜單有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的“中國大學排行榜”、網大教育研究中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上海交大“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和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評價報告”。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參考幾份排行榜有助于全方面了解大學。
三、選擇合適自己的指標
不同考生的考分、考試類別(文科或理科等)、專業興趣和就業傾向各不相同,應有所取舍和側重。如果你打算從事科學研究,可以關注科研實力指標;如果你已經有心儀的專業,不妨多看看學科排行數據;若你有志于出國深造,可以留意大學的國際化程度。
大學決定起點,專業決定方向。閱讀大學排行榜的訣竅之一就是看一級學科排名。因為一級學科的排名只是針對本學科專業進行,評估所涉及的面相對于整個學校來說要窄得多,加上又是同行專家評比,提高了評估排名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大學排名的影響
沒有進入排名可能意味著有些大學被外國博士生、“世界級”科學家、學術伙伴和慈善家所忽視,例如:
大學排名時,所列入的標準和數據,最易于反映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相對于社會科學范圍內的建筑、創意、人文和美術則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諸如工程、商業和教育等專業學科,向來沒有悠久的同行評議、不以名師出高徒為傳統,也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后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其中擁有歷史悠久和資金充裕的學府,通常是偏向發達國家中的醫學院。這種排名標準使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無法與歐美的重點大學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再者菁英教育和大眾教育之間的差別,以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學之間的鴻溝也可能會擴大他們的優劣勢。
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而高等教育機構的使命是多樣化的,所以僅僅把重點放在科學研究的實力上,會忽略了其他的維度,諸如教學、社區參與、第三職能、創新性,以及社會和經濟影響。
高等教育機構是復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根據所使用的標準和指標/權重的不同,對優秀程度的定義也可能變化。由于排名計算總分,使高等教育的復雜性被減少至一種具有意義的數據上,而差別被夸大了。
盡管存在這些批評,俄羅斯、中國大陸、臺灣、印度、日本、韓國、歐洲各國政府仍然非常努力于建立自己的世界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