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陜西二本大學排名
成績僅供參考,贏在志愿填好。點擊藍字測試你能上什么大學吧!
學校名 | 學校所在地 | 批次 | 2022分數 | 2022位次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陜西 | 二本 | 498 | 87457 |
陜西理工大學 | 陜西 | 二本 | 490 | 96928 |
延安大學 | 陜西 | 二本 | 490 | 97115 |
咸陽師范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88 | 99421 |
西安文理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86 | 101690 |
安康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84 | 103527 |
西安航空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84 | 104357 |
西安航空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二本 | 476 | 113471 |
陜西理工大學(中外合作) | 陜西 | 二本 | 475 | 114424 |
榆林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62 | 130261 |
商洛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62 | 130346 |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61 | 131530 |
榆林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二本 | 456 | 138170 |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52 | 14246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6 | 150296 |
西安培華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6 | 150882 |
西京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5 | 151561 |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 | 陜西 | 二本 | 445 | 152249 |
寶雞文理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3 | 154107 |
西安外事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1 | 156160 |
西安思源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41 | 156457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9 | 159299 |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8 | 160040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中外合作) | 陜西 | 二本 | 438 | 160521 |
西安翻譯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8 | 160533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7 | 160862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7 | 161230 |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6 | 162234 |
西安歐亞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5 | 163513 |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 陜西 | 二本 | 435 | 163605 |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 陜西 | 二本 | 435 | 163846 |
大學怎么填報志愿
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愛好,或者自己對什么感興趣,最好羅列出至少三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這個可以上網時搜索,選擇比較熱門的專業。
然后就是選擇喜歡的城市,然后找該城市的學校,需要選擇自己能上的等級的學校,根據自己的成績與歷年成績相對比選擇院校。
然后就是找到學校后確定自己是否愿意讀這所學校,查學校的資料,位置,如果分數不確定能不能上這所學校就不要選,可以往比較偏僻的地區填報。
查詢最近幾年該校甚至該專業對應的分數線,比對自己的成績,需要注意的是要填比較穩的專業,選擇服從調劑。
確定了自己的院校后需要把第一志愿放自己最想要上的大學和專業,錄取會采取從前到后的原則。
填報志愿的時候只需要在網上百度自己的填報志愿的入口,然后輸入就行了,隔天最好進入檢查一下自己所填報的志愿,防止忘記提交。
報大學是怎樣的流程
(1)投檔,網上錄取——市高招辦通過網絡將考生電子檔案信息傳送到招生院校計算機管理系統中,投檔比例一般不高于120%,招生學校審閱考生電子檔案決定錄取與否,電子檔案包括考生登記表、體檢表及綜合信息。
(2)高校招辦閱檔——高校在規定的時間內從網上下載考生的電子檔案信息并閱讀。
(3)預錄及補錄——高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排名和專業志愿進行預錄和預退,考生檔案在計算機的控制時間里,都審錄同一志愿的考生檔案,即同批錄取學校都先審錄第一志愿,結束后再同時審錄二志愿考生檔案,以此類推。結果通過網絡傳給市高招辦。
(4)錄檢——市高招辦對結果進行檢查審核,如同意則確認錄取結束,有異議則傳回高校商請復議,直至結果雙方都接受,再確認錄取結束。如需二次投檔比例一般控制在100%。
(5)補錄——在錄取工作中,若各批次錄取結束時,如高等學校計劃未完成,根據情況將重新征集考生志愿。
(6)打單——市高招辦打印《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新生花名冊,加蓋市高招辦錄取專用章后郵寄給高校。
(7)通知——高校填寫《錄取通知書》,與《錄取考生信息確認表》一起通過郵局寄給考生本人。
怎樣填報志愿
1.首先我們應該看看自己所在學校的前幾年被錄取的情況,中學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是相對穩定的,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誤差,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前幾屆學長們的成績和錄用情況來找到自己相對應的位置,選擇好對應的大學和專業。
2.還要看看自身情況,其實還是考生自己的學習水平最重要,找準自己的學習水平層次,在選擇院校時對應選擇即可,但是如果有自身身體受限的情況,應與其院校避開,再者就是家庭情況,經濟狀況有些困難的同學可以優先選報不收費或少收費的學校及專業,例如:民族、體育、師范、航海、軍事等院校或專業,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3.在選擇目標院校時,從自己的學習水平層次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幾個院校,在找出這幾個學校的主打專業,結合自己的未來方向,再將這些自己心儀的院校將他們分批,在填報時分別將他們填在第一批志愿,第二批志愿,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把自己有把握的院校和專業放在第一志愿。
4.服從專業調劑這個可要慎重考慮,勾選后可在后面注明你希望調試的專業,當考生被錄取,檔案調入目標院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就會按照考生的服從專業調劑來填的來給你調配專業。
高考志愿如何填報
第一步:清楚所在省市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和數量
雖然各省高考實行平行志愿報考,遵守“分數優先、遵循志愿”投檔原則,可由于新高考的改革,各省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卻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高考填報方式是“院校+專業”志愿報考方式,1所院校+5-6個專業志愿為一個大學志愿,本科批又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考生可填報15所左右大學志愿,代表省份河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山西、陜西等地。
第二種高考志愿報考方式是“專業+院校”報考方式,以“一個專業+一所院校”為一個大學志愿,考生不僅可以自由地選擇喜歡的專業報考,還可以選擇報考心儀的大學,并且可以填報96個至112個大學志愿,對考生來說再也不擔憂志愿滑檔了,代表省份主要是新高考省份河北、重慶、遼寧、山東等地。
第三種高考志愿報考方式是“院校專業組”報考方式,以“院校專業組+5到6個專業”為一個大學志愿,考生可以連續報考同一個大學的不同專業組,也可以選擇不同大學的專業組,最多填報45個大學志愿,這種志愿報考方式使用省份是新高考省份江蘇、湖南、湖北、福建和廣東。
因此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長要了解高考志愿填報方式和數量,特別是實施新高考“3+1+2”模式的河北、江蘇、廣東、湖南、湖北等省份的考生和家長,今年是新高考第一年高考,更要清楚報考方式和報考志愿數量,做好準備。
第二步:新高考省份考生要了解專業對選科的要求
相比傳統的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報考,新高考“3+1+2”模式省份的考生填報志愿會更難一點,不僅高考志愿報考數量增多,并且大學招生專業會對選科有明確要求,可能文理分科前文科生能報考的一些專業,比如金融學、數學、統計學等專業,新高考考生就報考不了了。
比如985高校北京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要求考生選擇“物理”科目;比如985高校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要求考生首選“物理”再選“化學”科目;比如“兩財一貿”中央財經大學的保險學、投資學、統計學類、金融學類等專業要求考生選擇“物理”科目。
所以實施新高考“3+1+2”選科模式省份的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前,一定要多去了解專業對選科的要求,尤其211/985高校、醫學類院校,它們招生專業對選科的要求會比較多,大家要去關注。
可能會有家長問:“如何查找專業對選科的要求”?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去所在省份招生考試網查詢,像湖北、重慶等地已經公布了大學專業對選科的要求;第二種方法就是考生想了解哪所大學,就去這所大學本科招生網去查,兩種方法都特別方面,考生可以去了解。
第三步:查找近三年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找出大學范圍
高考志愿報考我們會采用“省位次”方法挑選大學,即是用高考成績排名來對比院校招生數據來選擇大學,那我們就需要查找院校近三年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很多考生和家長并清楚如何找這個數據,老師推薦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去所在省份教育考試院查找,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你想要的招生數據;第二個方法直接在網上搜索“某年某省份本科批院校投檔線”,甚至你可以找出別人統計好的院校近三年招生數據;因此查找數據比較簡單,大家千萬不要傻傻地掏錢買數據。
需要提醒一點,可能院校給出的數據只有最低分并沒有排名,那我們需要用“一分一段表”換算下,查到近三年院校招生最低分排名數據后,我們就可以根據高考成績排名進行波動找出大學范圍。
比如考生高考成績排名是30000名,那我們就找出招生分數排名在50000名至31000名的大學,也可以找出招生分數排名在60000名至30000名的大學,因為考慮到院校位置及專業,大家盡量去擴大排名范圍找出更多大學來選擇。
第四步:根據報考大學和專業,篩選大學并確定報考大學
通過第三步,我們可以選擇出40所大學或60所大學,選擇如此多的大學并一定全部適合我們報考,因為有的大學可能院校位置不好、可能是較高收費、可能綜合實力不強等等,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報考大學和專業先去篩選大學。
比如考生想報考省會城市的大學,那我們就先把院校位置在省會城市的大學篩選出來;比如考生又想學財經類專業或電子信息類專業,那我們就把有這些招生專業的大學也篩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