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最好大學排名
2022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上榜的廣東高校中,中山大學綜合實力排名最高,位居2022年全國第12名,2022廣東最好大學排名第一。華南理工大學20次躋身全國50強,全國排名第25名,排名第2。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15 | 中山大學 | 7★ |
24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39 | 暨南大學 | 5★ |
54 | 華南農業大學 | 5★ |
56 | 深圳大學 | 5★ |
57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83 | 南方科技大學 | 5★ |
111 | 南方醫科大學 | 4★ |
125 | 廣東工業大學 | 4★ |
143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4★ |
144 | 廣州醫科大學 | 4★ |
145 | 廣州大學 | 3★ |
148 | 汕頭大學 | 3★ |
149 | 東莞理工學院 | 3★ |
153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5★ |
2022廣東省最好民辦本科大學排名
2022中國最好民辦大學排名上榜的廣東民辦大學中,珠海科技學院綜合實力排名最高,高居2022年全國第4名,2022廣東最好民辦大學排名第一。廣州南方學院實力最強高居2022年全國第6名。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入圍100強次數 | 星級排名 |
2 | 廣州南方學院 | 15 | 6★ |
5 | 珠海科技學院 | 17 | 6★ |
7 |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 | 15 | 6★ |
11 | 廣東科技學院 | 12 | 6★ |
12 |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 17 | 6★ |
17 | 廣州華商學院 | 9 | 5★ |
24 | 廣州新華學院 | 10 | 5★ |
25 | 廣東白云學院 | 18 | 5★ |
28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 8 | 4★ |
28 | 廣州商學院 | 17 | 4★ |
29 | 廣州理工學院 | 9 | 4★ |
38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17 | 4★ |
38 |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 | 9 | 4★ |
40 | 東莞城市學院 | 6 | 4★ |
44 | 廣東培正學院 | 18 | 4★ |
48 |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 11 | 3★ |
2022中國工科大學排名
在中國工科公辦大學排名中,清華大學排名第一,華中科技大學排名第二,天津大學排名第三。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1 | 清華大學 | 2 |
2 | 華中科技大學 | 11 |
3 | 天津大學 | 13 |
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6 |
5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8 |
6 | 同濟大學 | 23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4 |
8 | 大連理工大學 | 25 |
9 | 東北大學 | 26 |
9 | 華南理工大學 | 26 |
11 | 北京理工大學 | 29 |
12 | 西北工業大學 | 30 |
13 | 電子科技大學 | 34 |
14 | 武漢理工大學 | 38 |
15 | 西南交通大學 | 39 |
16 | 北京交通大學 | 40 |
17 | 河海大學 | 42 |
18 | 南京理工大學 | 44 |
19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46 |
20 | 北京科技大學 | 47 |
21 | 華東理工大學 | 52 |
22 | 中國礦業大學 | 53 |
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4 |
24 | 北京郵電大學 | 59 |
25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60 |
26 | 北京化工大學 | 61 |
26 | 長安大學 | 61 |
28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65 |
28 | 合肥工業大學 | 65 |
30 | 東華大學 | 69 |
31 | 昆明理工大學 | 72 |
32 | 福州大學 | 81 |
33 | 北京工業大學 | 82 |
34 | 燕山大學 | 84 |
35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86 |
36 | 浙江工業大學 | 89 |
37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95 |
37 | 上海理工大學 | 95 |
39 | 太原理工大學 | 104 |
40 | 南京工業大學 | 106 |
41 | 華北電力大學 | 108 |
42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116 |
43 | 大連海事大學 | 117 |
44 | 南京郵電大學 | 118 |
45 | 長沙理工大學 | 120 |
46 | 齊魯工業大學 | 128 |
4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140 |
48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143 |
49 | 河北工業大學 | 149 |
49 | 武漢科技大學 | 149 |
51 | 廣東工業大學 | 152 |
52 | 天津工業大學 | 153 |
5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159 |
54 | 成都理工大學 | 162 |
55 | 浙江理工大學 | 165 |
56 | 西安理工大學 | 168 |
56 | 重慶郵電大學 | 168 |
58 | 青島科技大學 | 171 |
59 | 長春理工大學 | 174 |
59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174 |
61 | 東北電力大學 | 184 |
61 | 中國計量大學 | 184 |
63 | 蘭州交通大學 | 189 |
63 | 中北大學 | 189 |
65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194 |
66 | 天津科技大學 | 195 |
67 | 河南理工大學 | 196 |
67 | 天津理工大學 | 196 |
69 | 重慶交通大學 | 200 |
70 | 溫州大學 | 202 |
71 | 上海海事大學 | 203 |
72 | 西南石油大學 | 206 |
73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209 |
74 | 蘭州理工大學 | 211 |
75 | 河南工業大學 | 213 |
76 | 山東理工大學 | 214 |
77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215 |
78 | 東北石油大學 | 217 |
78 | 沈陽工業大學 | 217 |
80 | 湖北工業大學 | 222 |
81 | 陜西科技大學 | 227 |
81 | 西安科技大學 | 227 |
83 | 安徽工業大學 | 229 |
83 | 東莞理工學院 | 229 |
85 | 安徽理工大學 | 234 |
86 | 江西理工大學 | 237 |
87 | 華東交通大學 | 243 |
88 | 武漢紡織大學 | 247 |
89 | 南昌航空大學 | 250 |
89 | 青島理工大學 | 250 |
91 | 大連工業大學 | 254 |
91 | 河北科技大學 | 254 |
91 | 西南科技大學 | 254 |
94 | 長春工業大學 | 262 |
94 | 沈陽建筑大學 | 262 |
96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265 |
97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268 |
98 | 桂林理工大學 | 270 |
9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270 |
100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273 |
101 | 北京建筑大學 | 280 |
102 | 中國民航大學 | 282 |
103 | 東華理工大學 | 284 |
104 | 江蘇科技大學 | 291 |
104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291 |
106 | 安徽建筑大學 | 296 |
106 | 華北理工大學 | 296 |
10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299 |
108 | 西安石油大學 | 299 |
110 | 武漢輕工大學 | 304 |
111 | 大連交通大學 | 306 |
111 | 山東建筑大學 | 306 |
113 | 武漢工程大學 | 311 |
113 | 浙江科技學院 | 311 |
115 | 北方工業大學 | 313 |
116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315 |
116 | 鄭州輕工業學院 | 315 |
118 | 常州大學 | 317 |
118 | 重慶理工大學 | 317 |
12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324 |
120 | 遼寧科技大學 | 324 |
120 | 太原科技大學 | 324 |
123 | 西安工程大學 | 335 |
124 | 北京服裝學院 | 340 |
124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340 |
124 | 上海電力學院 | 340 |
124 | 西安工業大學 | 340 |
124 | 西安郵電大學 | 340 |
129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348 |
130 | 湖南工業大學 | 353 |
130 | 中原工學院 | 353 |
132 | 安徽工程大學 | 357 |
133 | 合肥學院 | 363 |
134 | 河北地質大學 | 365 |
134 | 遼寧工業大學 | 365 |
136 | 福建工程學院 | 367 |
137 | 沈陽化工大學 | 371 |
137 | 沈陽理工大學 | 371 |
137 | 南京工程學院 | 371 |
140 | 山東工商學院 | 375 |
140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375 |
142 | 蘇州科技大學 | 380 |
143 | 河北工程大學 | 381 |
144 | 河南科技學院 | 389 |
145 | 北京印刷學院 | 394 |
145 | 黑龍江工程學院 | 394 |
145 | 廈門理工學院 | 394 |
148 | 重慶科技學院 | 406 |
149 | 廣西科技大學 | 407 |
149 | 吉林化工學院 | 407 |
149 | 江蘇理工學院 | 407 |
152 | 吉林建筑大學 | 413 |
152 | 天津城建大學 | 413 |
152 | 浙江萬里學院 | 413 |
155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418 |
155 | 寧波工程學院 | 418 |
155 | 上海電機學院 | 418 |
158 | 南昌工程學院 | 424 |
159 | 湖南理工學院 | 430 |
159 | 山東交通學院 | 430 |
159 | 鹽城工學院 | 430 |
162 | 湖北工程學院 | 435 |
163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 441 |
163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441 |
163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 441 |
166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458 |
166 | 湖南工程學院 | 458 |
168 | 安徽科技學院 | 467 |
168 | 成都工業學院 | 467 |
168 | 閩江學院 | 467 |
171 | 四川理工學院 | 473 |
171 | 徐州工程學院 | 473 |
173 | 淮海工學院 | 480 |
174 | 長春工程學院 | 486 |
174 | 南陽理工學院 | 486 |
174 | 沈陽工程學院 | 486 |
177 | 河南工程學院 | 493 |
177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 493 |
179 | 湖北科技學院 | 499 |
179 | 華北科技學院 | 499 |
179 | 邵陽學院 | 499 |
182 | 陜西理工大學 | 505 |
183 | 長沙學院 | 507 |
183 | 常州工學院 | 507 |
183 | 湖南工學院 | 507 |
186 | 許昌學院 | 518 |
187 | 防災科技學院 | 531 |
188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 552 |
188 | 淮陰工學院 | 552 |
188 | 西安航空學院 | 552 |
191 | 湖北理工學院 | 563 |
192 | 河南城建學院 | 570 |
192 | 唐山學院 | 570 |
194 | 湘南學院 | 590 |
195 | 安陽工學院 | 617 |
195 | 貴州理工學院 | 617 |
195 | 遼寧科技學院 | 617 |
195 | 衢州學院 | 617 |
199 |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 633 |
199 |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 633 |
199 | 太原工業學院 | 633 |
202 | 黑龍江工業學院 | 644 |
202 | 蘭州工業學院 | 644 |
204 | 蚌埠學院 | 659 |
204 | 廣州航海學院 | 659 |
204 | 新疆工程學院 | 659 |
207 | 荊楚理工學院 | 671 |
207 | 營口理工學院 | 671 |
209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 695 |
210 |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 696 |
211 | 河南工學院 | 698 |
212 |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 701 |
213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 706 |
213 |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 | 706 |
215 | 首鋼工學院 | 713 |
216 |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 | 719 |
216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719 |
216 | 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 719 |
216 | 山西能源學院 | 719 |
國防科技大學 |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
上海科技大學 | ||
海軍工程大學 | ||
空軍工程大學 | ||
南方科技大學 |
高考填報志愿的五大誤區
1、片面根據分數填報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質疑,不根據分數填報那根據什么來填報呢。當然高考分數是填報志愿最重要的依據,但是如果只以當年的考試分數和去年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進行對比,這就太片面了。在填報志愿時,需要從這幾點進行分析,該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實際錄取分、平均分以及專業錄取最低分;該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計劃,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計劃和往年計劃是否有變化;再查看招生簡章里的錄取規則,是否有專業級差;然后根據自己的位次(請注意不是分數),來參考往年該位次的錄取學校和專業。
2、只看校名不看專業
很多考生或家長一看到學校名稱里有“地質”、“石油”等字樣,就認為這樣的學校不能報,肯定都是艱苦的專業,還有的考生或家長認為帶有林業、農業等字樣的校名就業前景慘淡,還有一些是對外省的學校不了解,只要學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報了。其實要認真研究學校的專業,看看自己喜歡專業的師資力量,就業前景。在報考志愿時,還需要做到省內外高校統籌兼顧,然后進行科學、合理地填報。
3、只報熱門專業
在很多人眼里,熱門專業就好找工作,工資也高,而冷門專業各種前景都不好。其實并非如此,其實專業并沒有冷熱之分。目前一些相對熱門的專業并不代表幾年后前景依舊那么光明,甚至現在一些冷門專業過幾年就成了熱門專業了。建議在綜合考慮自己情況下,進行“冷熱兼顧”的方式來填報志愿。
4、求學就是求職
職業是填報志愿的導向,但不應該將求學和求職等同起來。選擇專業和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提高錄取率和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
5、拒絕專業調劑
從理論上來說,分數高會被好學校錄取。但實際上并非人人都能實現這個理論,無論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總分超過了報考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卻沒有被錄取。一般來說都因為服從調劑。其實服從調劑是一個提高錄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從調劑也許不會吃虧。很多時候調劑的專業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從被調劑的專業,而且我們整個班的就業前景遠遠要比我們學校其他專業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轉專業、輔修第二專業,甚至還可以通過考研等途徑讀到自己理想的專業。
高考志愿怎么填報
一、篩選目標學校:
假設某省2022年理科一本線是500分,某理科考生2022年考了520分,排名第27000名,超過一本線20分。
根據自己全省排名位次確認學校
那么我們就去找2021年理科一分一段表27000名對應的分數,也就是今年你考的分數相當于去年2021年多少分,假設2021年27000對應分數是505分,那么我們就應該去找2021年錄取分為505分左右的學校,而不是直接找520分的學校,也就是自己大概能上的學校。
當然在實際填報過程中也不能僅此作為唯一依據,還是要看多方信息,也可以關注下學校自己的一些分數預估信息,當然要以學校官方為準。
二、確定目標專業
通過上面的方法初步篩選出了自己能上的學校,但是自己的分數并不一定就能上該校自己想上的專業,畢竟最低分往往是該校最差專業的錄取分,一些熱門專業可能超過最低分幾十分。
確定自己能否上某專業,同樣也可以用上面位次排名法來確認,看自己的分數是否能上自己想報的專業。
篩選出了自己能上的學校和專業后,那就可以自己記下來,將分數高的學校和專業放在前面,然后在規定的時間登錄自己省份教育考試院公布的志愿填報系統,按照要求填報志愿,具體流程各省都會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