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作文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考熱點作文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高考熱點作文賞析精選篇1
《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我校文明禮貌月活動開展在即,在此,我向大家發(fā)出倡議:踐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瑰寶之一,文明禮儀不僅關乎著個人的德行修養(yǎng),社會的和諧安寧,也關乎著國家的形象和尊嚴。為了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文明禮儀應是我們每個人的處事信條,應是每個人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
人無禮則不生,文明禮儀展示個人品德風貌。
古人有言:“克己復禮,是為君子也。”文明禮儀曾是古代中國每個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愛幼、舍生取義、尊師重道等多個行為要求,內涵豐富。孔融稚子讓梨奏鳴了尊老愛幼的悠悠琴音;孟子“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震響了舍生取義的'黃鐘大呂;韓昌黎一篇《師說》喚醒了尊師重道的悠久傳統……我們的先人以文明禮儀為尺度,丈量出蒼竹般的有節(jié)品格。因此,我倡議從個人角度出發(fā),踐行文明禮儀。
事無禮則不成,文明禮儀團結社會力量。
講文明、有禮儀不僅是堅守個人行為規(guī)范,更表現在以禮待人,即對待他人的文明有度上。身處于社會這個大集體中,禮儀讓我們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坐標,文明讓一個個坐標點匯集,繪成和諧的圖案。試想一下,若沒有文明禮儀,公共禮堂不再肅穆,喧鬧成市場;公共設施不再被公民愛護,而成為任意霸占的對象。正是有了文明禮儀,我們社會的各種力量才能有序匯集,推動整個社會發(fā)展,因此,我倡議從社會角度出發(fā),踐行文明禮儀。
國家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彰顯大國氣度。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從古代鐘聲悠揚的禮儀之邦,到現代社會和平發(fā)展新秩序的有利推動者,中國一直是文明對外、以禮待國的大國形象。
親愛的同學們,展示文明禮儀不能坐而論道,只能起而行之。我希望每個同學都能規(guī)范個人的行為習慣,文明律己;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待人;向國際展示禮儀風采,文明立國。因此,我倡議從個人、社會、國家角度踐行文明禮儀,從你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高考熱點作文賞析精選篇2
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對于發(fā)揮我國人力和人才資源巨大優(yōu)勢、提升實體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發(fā)揮高水平技能大師的帶動作用,將有利于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遍布中國各類型、各領域的企業(yè),深入每一個制造環(huán)節(jié)和每一道工序,成為帶動“中國制造”躍升的重要支撐力量。
說起“中國制造”,人們或許會聯想到中國驕傲,想起“神舟”上天、“蛟龍”入海,但也許會同物美價廉的產品畫上等號,聯想到水龍頭漏水、圓珠筆漏油……當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職業(yè)教育體系,培養(yǎng)了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我們正在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實現“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進“中國制造”由大轉強,這就需要成千上萬的大國工匠,因為“有匠心才有品質,做得好那才是中國制造”。
匠心從何而來?“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作為“工匠搖籃”的現代職業(yè)技術院校,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而集老師和師傅于一身的工匠之師,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古以來的匠人中,很多美好品德正來自師門規(guī)矩的言傳身教,比如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愛崗敬業(yè)、守正創(chuàng)新……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代代學徒從老師身上不僅學到一技之長,更傳承了做人的品格。作為工匠之師,不僅要像老師一樣傳授職業(yè)之技,更要像師傅一樣傳承工匠之魂。
質量之魂,存于匠心。現代職業(yè)技術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需要用工匠精神統領。比如,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要爭當“雙師型教師”,既能上得講臺,也能下得車間,既能講得課本,也能做得產品;比如,把各行各業(yè)的大師請進校園,講技術,談人生,說體會,對學生言傳身教、耳提面命;比如,將工匠精神注入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設計中瞄準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開闊視野,打牢基礎,致力于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又專又精的工匠;比如,強化書本知識和實踐技能“兩條腿走路”,使學生動腦動手齊頭并進;比如,提振職校學生心氣,讓孩子們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專業(yè)技能人才,不斷提升國內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和感受。
鍛造工匠精神,還要厚植大國工匠發(fā)展的土壤。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市場是最有效的調控手段。但在我國,市場經營者的短視行為、“賺一票是一票”式的經營方式還沒有被市場有效淘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依然存在。當前,大多數中小企業(yè)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對勞動者來說,產品數量往往比質量重要,要涵養(yǎng)“把產品當作藝術品來做”的工匠精神有些難度。與此同時,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上升空間、待遇水平亟待提高,存在于制造業(yè)的官本位思想也亟待扭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大國工匠”是用時間“打磨”出來的,不可能“速成”,職業(yè)技術院校要在學生心中播撒下“工匠”的種子,讓他們在未來歲月中耐得住寂寞,經得住磨礪,讓“匠心”不斷生根發(fā)芽,成長為各行各業(yè)的“工匠”和領軍人物。
高考熱點作文賞析精選篇3
談到生命,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了這么一段話:“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以為得意。不得意怎樣?人生是苦多樂少。”
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的是,衡量生命的意義,并不在于他人的評定是非,而在于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將生命囚禁在約定俗成的鐐銬里,企圖用同一個準則去猜想他人的生命。這當然難免武斷,因為在我們眼中,好像只有犧牲和無私的奉獻才具有成為“英雄”的資格,好像只有仕途順利、盆缽皆滿才算得上“成功”的生命——如本雅明所說:“一名在二十二歲就死去的詩人,在他生命里的每時每刻,就是一名在二十二歲就死去的詩人。”
但我們應當明白,生命的精彩和復雜,是絕不能夠被死亡復刻,被世俗所禁錮的。
每個人的生命有屬于每個人自我的軌跡和意義。這些屬于自己的光彩,是構成這個世界的萬千元素。很多時候我們懷疑自己渺小的力量究竟能否撼動大樹,我們?yōu)槲淳沟氖聵I(yè)和遺憾而埋怨自己,就像王小波說,自己在21歲的黃金年代,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暗下去,“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害怕著自己就這樣衰老下去,直至死亡也無法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木心說,生命就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而某種意義上,這些迷惘與自我懷疑恰恰造就了我們的獨一無二。
如大家所知曉的那樣,西西弗斯是荒誕的英雄,這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他的生命在徒勞又無望中消耗殆盡,但加繆說,他又是快樂的。盡管他對諸神的蔑視,對死亡的憎恨,對生命的熱愛,使他吃盡苦頭;盡管竭盡渾身解數,卻落個一事無成,但這是熱戀此岸鄉(xiāng)土必須付出的`代價。而這代價,就像我們每個普通人在實現自我生命意義時所要向自己提問的:你是否看清生活的真相,卻仍熱愛它?
我們的力量有強有弱,但生命的力量卻無關強弱。在綻放自我的意義時,在我們于平坦的大路和西西弗斯堆起石頭的路之間做出選擇時,我們已在交付著真心。無論日月,皆有光輝。
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抱有信心,相信無論平凡還是偉大,都有意義,無論是微弱還是熱烈,都能無悔地創(chuàng)造獨一無二的價值。生命是開放的,所有可能性都能在連接中產生創(chuàng)意。人是會思想的蘆葦,脆弱卻囊括了一個特殊的宇宙。我們都能創(chuàng)造這一片宇宙,這是我們之所以高貴的原因,也是我們生命的意義。
高考熱點作文賞析精選篇4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傘的孩子,在風雨中只能奮力奔跑”這句話不知激勵了多少處于困境中的失敗者的心。我要說:“在風和日麗的天里,奮力奔跑不是更加有情趣嗎?陽光下也要保持一種奔跑的姿勢。”
在風雨中奔跑,我們獲得了前進的勇氣與戰(zhàn)勝困境的決心,我們堅守“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殊不知,在陽光下奔跑會讓我們迸發(fā)出一股狂熱的動力,激勵我們在成功時謙虛謹慎,更上一層樓。青少年經常進行奔跑鍛煉,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奔跑也有許多種類型,有短跑、中長跑、超長距離跑等。跑速不同,跑距不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不同。通常跑步鍛煉是長跑,一般是清晨或夜晚,沿著公路或在野外環(huán)境下進行,這樣可以配合進行空氣浴,也可以使人的大腦得到休息。對于青少年,一個良好的變換的鍛煉環(huán)境,可以使他們的精神得以調節(jié),直接接觸到自然,使其在學習及社會活動中更加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因此無論在風雨中,還是在風和日麗的陽光下,我們都要奔跑。
在風和日麗下奔跑會讓你愈練愈強,獲得強大的生存能力,練就一雙能在暴雨中奮力搏擊的翅膀。老鷹與小雞同出一族,然而鷹不懈怠的努力終于獲得飛翔天空的能力,而雞在安逸中退化成為只能跨越過矮墻頭的雞。
縱觀古今中外,偉大的學者、科學家、音樂家、作家,只要是真正的偉大,他們的成功之路不乏明麗,然而他們不會躲在陽光下享受,因為他們懂得,停止奔跑會讓自己變得愚鈍。人生是一個不停奔跑的過程。
過分舒適安逸的生活挫傷了我們的斗志,鈍化了我們的生存能力,日益激烈的殘酷競爭也向我們昭示:伸開你的雙臂,在陽光下奔跑,練就一雙愈挫愈勇的翅膀,足夠抵擋暴風雨的襲擊!
盡管風和日麗,也要奮力搏擊;盡管豐衣足食,也要全力播種;即使安享太平,也要強化生存能力。唯有如此,你的生命之光才會沖破黑暗的死寂,帶來無限的光明!
高考熱點作文賞析精選篇5
古人有言: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
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聞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畫對此作了解釋:仙,“人”在“山”旁則為仙,看來,古時造字便點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為一體,這本來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象征,偏又練就一身道行,滲透了禪意,方以道入土,歸隱于山。千百年來,文人墨客莫不對此動了凡心。其中,陶淵明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當他一篇《桃花源記》出世,那顆厭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歸隱,是閑適,是寧靜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場失意,懷才不遇,桃花源這么一個避難所就要永遠與他絕緣,并遠離世俗而絕跡于他未來純樸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許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隱于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意氣風發(fā)的李白,對前途充滿著無限的憧憬。他想通過官場仕途一展才華,報效國家,揮灑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場生活,多年的仗劍游歷,讓李白反思起來。有過得意,也有過失意,他終于看清了從仕之路的艱辛與黑暗,高力士為其穿靴實則銬住了他的雙腳,朝廷賞賜實際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鐘鼓饌玉不足畏,但愿長醉不復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間的污__,每一次醉后醒來,他又重新開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終有一種信念,始終有一種火熱的詩情沖動,始終有超俗的“出入”灑脫!他不被世事摒棄,也不被百姓遺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斷地重拾希望,不斷地將自己“大隱于市”,也許他的人生哲學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為“詩仙”,卻是個依市而居的一個仙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世事內外變化多端,觀念出入繁雜無比。我們不一定都要像陶潛一樣“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樣“入”,而是要萬物歸乎一心。俗話說得好,“心凈自然涼”,只要內心真誠、純凈,又何去理會污__的俗事呢?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大隱隱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