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高考”考試科目已敲定
9月11日,記者從河南省教育考試院獲悉,目前,各普通高校2025年擬在豫招生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已公布,選考科目要求分為四類,供我省參加2025年普通高考的學生參考使用。
2025年我省普通高考實行“3+1+2”模式。其中,“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科目;“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選擇1門作為首選考試科目;“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門科目中選擇2門作為再選考試科目。考生可根據自身情況,結合擬報考高校及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合理確定選考科目。
據了解,普通高校招生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為任意2門的考生均可報考。第二類是只對首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物理(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為任意2門的考生方可報考。第三類是只對再選科目提出要求的,如“化學(1門科目考生必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化學,地理(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或歷史、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地理的考生方可報考。第四類是對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均提出選考要求的,如“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的考生方可報考;如“物理,化學,地理(3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表示首選科目為物理、再選科目選考化學和地理的考生方可報考。
新高考政策選科方法
1.提前做好職業規劃,父母要幫孩子把好關。很多家長覺得,剛上高中就考慮孩子未來做什么工作有點太早了,其實一點也不早,現在的選科組合都會影響未來大學的專業選擇。比如你想學機械制造、計算機編程、建筑設計等等,這些專業基本都要選物理,還有一些醫學類的專業,必須要選生物,有的還要選化學。
2.高一新生入校兩個月后,基本可以了解適應高中的知識體系和學習節奏,因此,建議學生依照本人實際情況,找準定位,早做生涯規劃,家長、老師和學校也要進行多方面聯動,幫助學生盡早發現其智能優勢,適時確立符合自己優勢的人生理想和目標。
3.在選科之前,我們要確定我們大致的高考報考方向,也就是之前一直在講的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不想學工科,醫學又或者是經濟學,統計學的,我們就可以先確定選擇歷史學科,其次是物理,再根據這兩科的學習成績來選擇究竟是選物理還是歷史,畢竟最后的高考分數也是很重要的。
4.根據我們的學習成績,高考的專業,我們去做減法的時候,確定了我們是選擇物理或是歷史,我們再根據剩下的考試科目的成績,確定我們應該選擇哪幾科就好了。這就是我們的綜合選科,它不是一個固定的選課方式,而是發揚我們的優勢來避開我們的劣勢。
新高考選擇什么科目比較好
新高考科目比較好的組合是物化生和史政地,物化生該組合為傳統的純理科組合,科目之間的學習關聯度較高,一般理科特別強的考生會做此選擇。史政地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科目關聯度密切。這個組合相對更輕松,注重的是文科思維,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等,這一組合適合不擅長理科的廣大考生。
首選物理的組合有六種,但不建議選擇物理、政治、地理科目組合,該組合對擴大專業選科范圍沒有幫助。 首選歷史的考生,可選的組合同樣有六種,但存在一些無效組合。如帶化學及生物的組合,卻不能報考化學或者生物相關專業。因為化學、生物等眾多招生專業,高校要求必選物理。
新高考科目選擇標準是什么
看個人興趣和規劃:新高考改革實行“3+1+2模式”,實際上是為了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因此,同學們在了解新高考改革變化的基礎上,要明確個人的興趣和特長,根據自己興趣選科,做出最佳選擇。
看個人的學業能力:同時,同學們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學業競爭力。綜合分析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比如成績排名,分析學科潛能,從而比較確定自己具有競爭優勢的科目。
看高校的專業要求:學生選擇選考科目,要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但也受到高校專業要求的影響,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對報考學生的專業要求也不一樣。
高考復習技巧
1、全面復習:夯實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基本方法。通過這一環節的復習,要澄清大部分知識疑點和模糊認識,尤其是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學生往往表現為一看就懂,一講就錯。所以,復習中要狠抓最基本的東西,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專題復習:針對難點問題,深入進行專題研究。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要熟悉各種物理典型模型以及拓展、變遷,加強對高考難點和熱點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學習遷移的能力。
3、系統總結:加強學科內乃至學科間的縱橫聯系,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時要突破中學物理固有格局,對知識內容進行重整,優化結構體系。
4、模擬高考:要訓練規范答題,調整考試心態。高考評卷一向對考生答題規范化的要求很高,如按要求規范作圖,規范書寫,規范化的符號設定,計算題的規范步驟等等,都是學生“不經意”丟分的地方,應引起重視。
5、回歸教材:要把握好最后的“記憶關”。復習時學生可回想一下:高中物理三冊教科書中的內容共分哪幾章,每一章又分哪幾節?將那些模糊的名稱、概念的表述、公式與符號、常用數據等“無意記憶”,變成有來源有出處的“有意記憶”,記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