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清北保送資格的這位學霸愛好竟是它
前言
考大學需要幾步?大多數人能想到的途徑,也是最常規的途徑,就是高考。
但事實上,如果以清華大學為例,其在國內的本科招生途徑已經超過了10種,除了“高考統招”以外,其余幾種比較重要的渠道則包括競賽保送、強基計劃、數學人才計劃、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等等。
升學渠道的多元,毋庸置疑,這一定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值得家長關注的事。當然,不可否認,部分升學渠道屬于極為小眾、且要求極高的渠道,比如競賽保送、強基計劃等。但是,也有一些渠道,雖然難度也不小,但是普適性更高——換句話說,普通的孩子們并非絲毫沒有逆襲機會。
這句話也不是空口白說,從2022年高考季開始,成都商報教育發布就持續在追蹤關注成都各所高中的學生錄取動向,也采寫過不少“普娃進名校”的相關報道。
當然,我們并不是倡導家長們就一定要去復制這樣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在其他孩子的故事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教育啟示——不是每個孩子都要走一樣的路,但重要的是為他找到適合的路。
今天的“競賽少年”系列專訪,我們將要走近的,是來自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下簡稱“嘉祥錦江”)的一名高三學生。
詹裕辰,來自嘉祥錦江高三1班。今年1月8日,中國數學會公布了2022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獲獎名單。全國總共有591名學生獲獎,其中金牌201人、銀牌258人、銅牌132人。據統計,四川此次共有6所學校、25名同學上榜。其中金牌17人(8人進國家集訓隊),銀牌7人,銅牌1人。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錦江區嘉祥外國語高級中學(簡稱“嘉祥錦江”)以4金2銀1銅、1人國家集訓隊的成績刷新了嘉祥錦江校歷史記錄。
其中,詹裕辰更是以總分123分(滿分126分),取得全國第四名、四川省第一名的成績,奪得全國金牌入選國家集訓隊,并獲得清北保送資格。
01談賽事
第一次各省自設考點進行比拼
據了解,去年決賽時間是12月29日-30日,相較往年決賽時間延遲了一個多月。
除了時間上的延遲,詹裕辰告訴記者,“決賽考試形式也發生了極大變化,是中國數學奧賽史上第一次各省份自設考點,省內代表隊成員在一個考點和考場監控下進行的考試。”
據詹裕辰回憶,本屆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共有591名省隊選手參賽,比賽考試跨度為兩天,每天從早上8點持續到12點半,每輪考試均有3道答題,合計共有6道答題,考察內容包括了代數、幾何、數論、組合等。
“今年的題目要比去年難不少,很多題目變得比較新穎。”詹裕辰還記得,剛拿到試題,自己的第一反應,就覺得“來者不善”,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的第2題,按照模塊所考察的范圍應該是幾何題,但是在里面卻融合了代數、幾何等相關內容,很是讓他費了一番功夫。
在解題思路上,詹裕辰的一個習慣是“不必非要短兵相接硬碰硬,有時候繞路可能才是近路”,“比如,遇到暫時被卡住的難題,過于去周旋反而容易陷入僵局,適當跳出刻板框架,再來回顧一次,或許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最終,經過詹裕辰的努力,他以總分123分(滿分126分),取得全國第四名、四川省第一名的成績,也由此獲得金牌并入選國家集訓隊,獲得清北保送資格。
02談學習
非常努力肯鉆研,對數學甚是癡迷
嘉祥錦江創新學部高中數學競賽學科主教練李霖表示,詹裕辰能在2022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脫穎而出,獲得清北保送入場券,并非偶然。更多的還是在于“學生的天賦、努力、興趣+學校提供的平臺、資源+家庭的氛圍、引導,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天賦和興趣,在小學階段,詹裕辰就開始有所體現。只是當時也談不上系統學習,就是單純感興趣,“喜歡數學題本身的那種美感,也喜歡數學里那些藝術性和哲理性的東西。其次,很享受解題的樂趣,尤其是通過仔細推敲琢磨,最后得到答案時,會特別有成就感,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詹裕辰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數學學習上也沒有操之過急。據詹裕辰回憶,自己一直到了初三,才開始系統接觸數學競賽。后來也陸續在數學競賽方面,收獲大大小小各類獎項若干,比如:他曾在2021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中獲得賽區第二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四川省代表隊;在2020年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中獲得賽區一等獎;在2020年中國東南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
在嘉祥錦江創新學部高中數學競賽學科教練胡凌峰的眼中,詹裕辰除了有天賦和興趣,還有幾個很重要的品質:非常努力,學習上肯鉆研,做事專注度高,邏輯思維能力強。
據胡凌峰回憶,“自己偶然看過詹裕辰初三時做過的一份數學競賽試卷,其中有一道數論題,大致就是涉及中國剩余定理(注:又稱孫子定理)的內容,當時他的解答思路特別新穎,我印象十分深刻。” 胡凌峰甚至是和另一位競賽教練進行了深入討論后,才揣摩到詹裕辰的解法背后的奇妙之處。這也讓胡凌峰牢牢記住了詹裕辰的名字。
李霖也特別強調,除了天賦和興趣,做事的專注,是自己的愛徒最大的優點之一。據李霖介紹,從高一開始,只要給詹裕辰安排了學習任務,他都能夠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特別有自律性。而且,只要他認定要去做的事情,就會努力做到完美。即使如今已經拿到保送資格,但詹裕辰依然每天在嘉祥自習教室,專注地沉浸在數學世界里4到5個小時。
除了刻苦專研、敢于拼搏外,教練胡凌峰直言,“詹裕辰心態也很好,像參加競賽這樣的高級別比賽,心態很重要。難免有緊張時刻,一些同學會存在心理情緒波動,但詹裕辰從來不會,他的情緒一直很穩定,包括在這次堪稱全國高中生最高級別比賽,他的整個參賽過程就一個字,穩。”
“詹裕辰同學對數學甚是癡迷。”嘉祥錦江創新學部高中數學競賽學科主教練羅雨輝直言,詹裕辰特別善于思考,能始終圍繞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尤其愿意將時間花在與各類數學題的博弈中,對數學競賽研究更是一絲不茍,是一個優秀的數學拔尖創新人才,未來之星。
03談愛好
喜歡折紙飛機,因為折法非常講究
學習之余,詹裕辰還有兩大愛好,打籃球和折紙飛機。
打籃球很好理解,這是大多數中學生的愛好。但都上中學了,還折紙飛機?其實,詹裕辰玩紙飛機,還是跟對數學的喜愛有關。比如他很喜歡研究飛機的折法,要考慮機翼和機身的比例,重心位置要保證在總長的黃金分割點的0.618處,疊出的飛機機身才能更細長,滑翔功能才能更好。
其次,詹裕辰平常很喜歡看科幻小說,尤其是劉慈欣的《三體》。“這是我接觸的第一本科幻小說,幫我打開了眼界,讓我在驚嘆于大劉豐富想象力的同時,對于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談及最喜歡的數學前輩,詹裕辰提到了北大“韋神”和清華的丘成桐教授。對于未來,詹裕辰也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在學術道路上,再進行更多的嘗試。因為全身心地投入沉浸在數學世界里的過程,實在很美妙,很享受。”
什么條件能保送清華北大
每科全省小幾十名可以得到省一等獎,取得省一等獎就能保送,至于保送的學校。如果進了省隊,又如果在這個科目上你們省是強省的話,清華北大的概率就比較大。
至少應該有一半的省隊選手都可以直接錄取,如果不是強省,不過至少可以被其他名牌大學直接錄取,如果按全國級獎的等次來分,大概數學和物理的一等獎,或二等獎前部清華北大比較有希望。
化學因其全國一等獎較多,所以大概只有一等獎的靠前的那部分有機會去北大。如果全國決賽只得三等獎,清華北大的希望就比較渺茫,但其他學校還是會免試錄取。
如何才能被保送到清華北大
一:五大學科奧賽金牌獲得者,并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
其實所謂的五大學科奧賽,指的是: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
能夠在五大學科任意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其實并不容易。
而全國決賽的金牌獲得者,更是不簡單,他們過五關斬六將,從省賽一路殺到全國的決賽。
所以能夠獲得某一學科全國決賽的金牌,說明該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里面,絕對是佼佼者。
但獲得全國決賽的金牌,還不足以獲得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按照現在保送資格的政策規定,五大學科奧賽金牌獲得者,要想成功獲取保送清華北大資格,還必須成功入選國家集訓隊。
二:全國16所外國語中學推薦的優秀學生
按照現在的保送生保送政策規定,全國部分外國語中學推薦優秀學生,仍具備高校保送資格!
而目前擁有這種資格的外國語中學,全國僅有16所。
而且,由這16所外國語中學推薦的學生,必須成績足夠優秀、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綜合素質高、熱愛外語類專業,且進入清華北大,所學的專業,一般都是外語專業,比如,日語,英語,法語,德語等等。
除了以上所講的兩種方式以外,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公安英烈子女、退役運動員,這兩類人員,仍具備高校保送資格。
怎么才能保送清華北大
其實除了高考,居然還有十種方法可以上清華北大,而高考其實是最難的。除了高考之外,高中的時候參加五大國際奧林匹克聯賽,進入到國家集訓隊也是可以保送清北的。
清北錄取的幾個渠道詳解
第一、高中的時候參加五大國際奧林匹克聯賽,進入到國家集訓隊可以保送清北。
第二、各種國際競賽,比如編程拿到了好成績,也可以保送清北,如果是11月份的學科競賽的全國決賽拿獎,清華北大當場簽約。
第三、9月到11月的數理化的金秋營。
第四、高二升高三的時候,清華北大的夏令營。
第五、12月份清華北大的冬令營
第六、港澳臺僑胞和國際學生適合有外籍的孩子。
第七、16所外國語高中,應屆畢業生保送。
第八、清華大學的強基計劃,自強計劃,強基計劃是針對于數理化信息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以上的高考生,自強計劃是針對于農村學生降分錄取。
第九、體育特長生,田徑,籃球,射擊,擊劍,排球,游泳,健美操,這幾種都可以加分進清華。
第十、高考過后的自主招生。
五大學科競賽哪個含金量高
總體來說五大學科競賽在學習難度上: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
五大學科競賽獎項在自主招生中的認可度上: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
學生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賽事
在選擇具體的賽事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點:
1.學生天賦、興趣、愛好;
2.學科基礎是否扎實;
3.所在學校、省份是否有良好的競賽氛圍,優質的競賽導師和競賽資源;
4.學生的學業成績預估是否能達到一本線;
5.意向報考的院校對哪類競賽傾向比重較高;
總體來說,學生需根據自己的學科實力、目標院校、所在學校、省市競賽科目優勢及競賽氛圍等綜合判斷,進而選擇適合的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