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志愿填報小技巧
2017高考志愿填報小技巧有哪些
二是查詢有關院校、專業近幾年在各批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
三是了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學校、專業、人數;
四是了解自己平時成績、模擬成績在全省、市的位次;
五是了解本人體檢結果,避開限報的學校、專業。
2、如何減少志愿填報的撞車現象?
一是考生應量體裁衣,根據自己高考成績(或平時成績、模擬成績)的位次,對照往年各學校專業錄取分數情況、位次情況;
二是注意填報時留有余地;注意體檢結果,避開限報專業;
三是特別注意有的學校招生“大小年”現象,詳細分析近年錄取資料;
四是注意預報志愿后,考區、中學反饋的信息,如果出現扎堆現象,需要調整所報志愿。
3、如何避免高分低錄甚至落榜?
應堅持以下原則:1、實事求是,找準自己的位置;2、所填志愿拉開檔次;3、冷門與熱門學校專業相結合;4、省內與省外院校相結合;5、避開體檢結果所限學校、專業。6、各批次學校志愿、專業志愿填滿,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4、錄取批次是如何劃分的?
教育部《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中明確:“各省級招委會要根據本地區招生工作的實際,合理安排高校錄取批次。同一高校同一學歷層次的招生計劃原則上應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如確有必要,經高校與有關省級招辦協商一致,可以將同一高校的不同專業安排在屬于同一學歷層次的不同批次錄取;但同一學校、同一專業、同一學歷層次的全部招生計劃,在同一省(區、市)須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并執行經有關部門批準的相同學費標準。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應與本校在同一地區招生的其他專業安排在同一批次錄取。高校被安排的錄取批次與上一年度有變化的,省級招辦應事先與高校協商一致后,再向社會公布。”
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各省市招委會從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有利于兼顧考生利益的出發點,一般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批次:
本科提前批:具有特殊要求的院校專業。一般是指軍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含政法類院校的公安類專業)、體育院校(含綜合性大學的體育專業)、藝術類院校或專業,以及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外交學院等部分院校。有些高校的小語種專業也放在提前批。
本科第一批:為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所屬重點高校、經批準參加本批錄取的高校(專業)。
本科第二批:一般為省屬的非重點本科院校。
本科第三批:為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獨立學院、民辦本科高校等。
專科提前批:一般為有特殊要求的專科(高職)專業。
專科普通批: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專科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專科專業。(有些省還分為專科第一批和專科第二批)
此外,省招委還可能單獨設置特殊類型招生志愿、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批次等。
批次劃分由省招委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規定,考生可查閱本省的招生規定,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年高校招生專業目錄,按高校(專業)所在錄取批次順序填報志愿。如果考生不愿或不適合填報某些批次,可以不填該批志愿。
5、有的學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這些有什么區別嗎?
同一學校有一本、二本,一般只是專業不同,有的學習所在校區也不同,師資、教育設備環境、辦學質量及發畢業證書區別一般不大,詳情請咨詢高校招辦。而三本一般為獨立學院,所發文憑是獨立學院自身的,辦學質量也不同。請關注招生院校的名稱究竟是××大學,還是××大學××學院,后者一般是獨立學院。關于大學的辦學性質,在其《招生章程》中會有明確說明。
6、如果填報了提前批,但未被錄取,那會對其他批次的錄取構成影響嗎?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進行錄取的,前一批次未被錄取,不會影響后一批次志愿的錄取。
7、什么是學校分數級差?什么是專業分數級差?
學校志愿分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高校規定的志愿級差為20分,第一志愿調檔分數線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調檔分數線就為620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規定了志愿級差的院校,省招辦按投檔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檔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級差將第二志愿且分數在級差之上的考生檔案投放給學校,由學校審核錄取。在實行平行志愿投檔模式的批次,不存在學校分數級差。
部分高校在分配專業時規定了專業級差,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學校規定專業級差為3分,學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愿的考生成績減去3分后,和第一專業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確定專業。沒有規定專業級差的學校,在分配專業時,有的采取專業志愿優先的原則,即首先滿足第一專業志愿考生;有的采用分數優先的原則,優先錄取分數高的考生。
8、考生如何避免被退檔?
高校退檔的主要理由:總分偏低;單科成績低;身體條件受限;專業不服從調劑等。
為避免退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騖遠,選報志愿留有余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愿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如何填報高考志愿
明確專業,找準方向
如果考生一開始就有目標學校或專業,并愿意為之努力,報考基本上就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我一直想讀財經類大學金融經濟專業方向,所以在選大學和專業時首選財經類院校。而且我的英語基礎較好,對全英文授課的首經貿工商管理(國際會計)專業很感興趣,最終如愿被錄取。所以,考試還是要盡早給自己定位,夢想總是要有的。
鎖定目標,收集信息
關于搜集信息,我推薦線下搜集途徑。報考前,各大學都會有校園開放日。作為過來人,我建議考生積極參加,找各所學校專門回答報考相關問題的人,這要比在網上找各種信息可靠得多。重要的是在現場能拿到各大學印發的報考指南和專業介紹等,上面的信息很有用。如果考生想在網上查找信息,建議只瀏覽官方網頁,還要謹慎對待網上的各種排名、“指導意見”。
填報志愿存在一定風險。由于是知分報志愿,平行志愿可能出現“志愿扎堆”的情況。我們沒辦法在錄取前得知會有多少人、多少成績段的考生報考和自己相同的大學。學校也沒辦法準確預計會被多少考生和什么程度的考生選擇。所以各大學給出的分數段或位次只能依據往年的招生情況和當年咨詢的考生數及成績給出預測。因此,考生報考時要自己做出理性判斷。
考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填報的學校,如學校的地址、歷史、知名度、重點學科、規模和在校生數量等。了解重點學科很重要,一般來說,重點專業分不同等級,而且招生數較多,分數也不會太低。
如果有余力的話,考生可通過社交網絡全方位了解目標大學。通常來說,大學生使用較多的是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考生可通過這些平臺直接和學校的學長學姐交流,聽聽他們對學校的看法和對自己的建議。這樣也有助于新生入學后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和學習。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這種方式,我了解了我所讀的專業是全英文授課,所以暑假期間我沒放松英語的學習。開學后我很快適應了全英文學習模式。
根據排名,計劃選校
考生知道分數后在平行志愿制度下報名,要結合自己成績排名及各高校的招生計劃,以名次作為參考。建議考生根據自己的分數選出幾所差不多的學校,再精細化比較。
拿到分數后,考生要先看在不在自己的理想分數范圍內,如果差不多就按之前選擇的心儀大學報考;如果有較大出入,就選幾所和目標大學同類型且錄取分數與自己高考分數比較接近的大學比較,最終確定志愿學校。
專業學校,有所取舍
我的理想一直是讀財經類院校,再結合自己的英語優勢,根據高考分數選擇了工商管理(國際會計)專業。如果考生分數較高,可直接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或專業;如果分數略低,在專業和學校間建議優先選擇學校,畢竟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對自身發展很有利,并且在進入大學后努力學習還可轉專業。
大學,不僅是四年學習的地方,更是生活的地方。考生選擇學校時也要綜合考慮氣候、飲食、人脈等問題。
服從調劑,理智報考
我建議考生服從調劑,這樣會提高錄取率。不少高校會為入校一年的新生提供轉專業的機會。考生不要因為專業不理想放棄高校錄取。考生也要盡可能把能報的志愿都報上。如果第一志愿就被錄取當然皆大歡喜,但若有變故,也要給自己留有余地。
看過“2017高考志愿填報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