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和技巧
志愿填報的技巧是“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這一技巧是在保證學生們一定能投檔成功的前提下最大化發揮自己的分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新高考填報志愿的方法和技巧
新高考和舊高考再志愿填報種都是采用平行志愿的規則,以下將先對平行志愿具體規則進行介紹。
平行志愿往往遵循“一次投檔,遵循志愿,不能補檔”的規則。
一次投檔指的是同學們在填報完志愿后各高校會進行錄取,而錄取的規則是先將全省的同學們按照分數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序,然后各所高校基于計劃的錄取人數進行檔案的收取。
遵循志愿便指的是各所高校在進行檔案地收取時是需要遵循學生所填報的志愿的大前提的,而不能只按照學校的意愿來進行投檔。
不能補檔指的是學生的檔案被高校收取后,因為學生不服從調劑或者投檔人數大于擬招生人數而未被成功錄取,那么同學們的檔案將會被退回,并且不能再參與本批次的投檔。
而平行志愿之所以稱作平行,是因為同學們在填寫的都是志愿順序與高校進行錄取是無關的,不論同學們是將其填寫在第一位還是最后一位,都不會影響自己的錄取,影響因素僅僅是分數與是否服從調劑。
新高考與舊高考在志愿填報上的區別是新高考的可填報志愿數量更加多,并且志愿單位變成了“專業+學校”,這一改變也強調了專業的選擇重要性。
高考志愿填報技巧與指南
1、提前并正確估分
高考結束,很多考生都會不管不顧,但其實高考結束后,估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志愿填報準備。提前估算自己的分數,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慢慢選擇大學以及專業,畢竟在高考成績公布后,只有一兩天的時間來篩選大學和專業,時間顯示有點緊湊。
2、提前參考往年高校錄取分數線
很多考生在估算自己分數后,估摸自己可以上一本或者是二本后,就愉快的玩耍了,但估分后,正確的流程是參考各高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由于時間充裕,大家可以看高校近三年的分數線,通過這些數據來合理的分析和預測今年分數的大致走向,這是一個非常耗時和耗神的工作,因此高考結束就可以提前日程。
3、明確高考后重要的時間節點
高考結束后,各省教育考試院會陸續發布成績查詢時間、省控線公布時間、一分一段表公布時間以及各批次志愿填報時間等,考生應明確所有時間節點。就算考生是本科一批,但也需要關注一下本科二批和征集志愿填報時間,以防因滑檔和被本科一批學校退檔而錯過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的錄取。
4、務必選擇服從調劑
很多考生認為選擇服從調劑后,會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所錄取,但其實服從調劑這一項,只會在考生分數不夠所選專業時,才會發揮作用。即如果考生分數是達到所選專業分的,那么考生會順利被錄取,但如果沒有達到專業分,那么在選擇了服從調劑的情況下,考生才會被分配到其他專業,如果沒有選擇服從調劑,那么考生將會被高校退檔,并且考生只能參加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的錄取。選擇服從調劑對考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平行志愿是怎么錄取的?
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是以院校專業組為投檔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
如果某考生本科一批填了A、B、C、D、E、F等6個平行志愿,A、B、C等是有順序的,最想上的學校就填最前面,錄取時首先檢索考生A志愿,如不符合投檔條件,則檢索考生B志愿,若符合投檔條件,就會進行投檔,不再檢索后面CDEF志愿。反之則會一直檢索后面C、D、E、F志愿,如果所有志愿都不符合投檔條件,將會面臨滑檔的風險,只能等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錄取。
填報平行志愿的技巧是什么
1、平行志愿填報參考往年高校錄取的平均分和位次
大學錄取分數數據里,我們可以看到錄取的最高分、錄取的最低分以及平均分。一般來說我們參考平均分就可以了,通過我們成績與平均分對比,看看你是否有機會被錄取,一般來說每年的錄取分數是有變動的,但是總的來說變動是不會很大的,我們還可以綜合該高校前三年錄取平均分數線來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2、最好服從調劑
我們填報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就是“一次投檔”,如果你的高考分數達到了你投檔的大學的錄取分數線,那么這家大學就會提取到你的檔案,但是如果你的高考分數線沒達到你報考專業的錄取分數線,而且不服從調劑的話,就會退檔,而且也不會投給其他的平行志愿的高校了,自動退到了下一批次的大學去錄取。
平行志愿的幾個特點
一是志愿并列,考生所填報的多個院校志愿屬于并列關系,即在同一投檔時間段,考生所填院校均有可能被檢索;
二是分數優先,在檢索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前,首先要將所有考生分文史、理工類按投檔分(高考總分加政策照顧分)從高分到低分進行位次排列,投檔檢索時,先從最高位次考生志愿檢索,再依次檢索以后位次的考生志愿;
三是遵循志愿,考生所填報的多個院校志愿雖然屬于并列關系但是院校志愿欄目之間仍有自然排列順序,檢索時,是按考生填報排列的院校順序依次進行的,當考生的投檔分符合首先被檢索到的院校投檔線時,該生即投到該院校,由高校擇優錄取,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生的其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