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生活真題訓練題附答案(2)
高考政治生活真題訓練題答案
1.B [本題考查基層民主制度。小明爸爸參加社區居委會競選,適合競選發言要點的是組織制定社區文明公約,維護公共環境、開展“鄰居節”活動,營造社區和諧氛圍,①③當選;改造社區文體活動場所,用于增設停車位的做法不符合居民反映突出的第一個問題,排除②;社區居委會無權對非法張貼小廣告和私搭亂建行為罰款,只有城管和市政建設部門才有此權,排除④;故答案選B。]
2.A [本題考查:基層民主自治。材料就公民民主管理的形式進行了創新,這種創新主要是以社區、居民代表、社會組織等多方進行的,多方代表組成,協商討論,解決難題,所以①③符合題意;基層民主自治組織是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情理事會不是基層民主自治的組織形式,故②排除;理事會開展工作是公民參與民主管理,是權利不是義務,故④錯誤。故選A。]
3.D [此題考查民主管理。信訪舉報制度是指對國家機關及國家工作人員的監督,此題沒有涉及,排除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國家機關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舉措,實施主體是國家機關,而此題實施主體是居委會,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對國家機關的監督,排除C。社區居民向居委會提建議,這是參與民主管理的體現,故答案為D。]
4.解析 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以“互聯網時代的公民與政府”為題,寫一篇短評。寫作時要注意限定性要求,從公民與政府的關系角度進行寫作。公民應了解政府,尋求政府幫助,支持政府、監督政府,公民可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等途徑參與政府決策;政府應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為公民求助、投訴提供渠道,聽取民意,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
答案 示例:
互聯網為公民與政府的聯系和溝通搭建了全新平臺,開啟了社會治理的“眾智”模式。互聯網激發了公民的熱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權利,維護權益,自由表達訴求,廣泛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督,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政府借助互聯網可以更加便捷地與公民溝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優化公共政策,創新社會治理,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建設服務型政府。實現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動,公民應依法、有序、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政府應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動回應公民訴求,完善與民眾的溝通和協作機制,凝聚公民與政府的合力。
等級 | 等級描述 |
第一等級 | 觀點明確,能準確運用《政治生活》知識闡述觀點,論述合理全面,有一定深度,邏輯清晰。 |
第二等級 | 觀點比較明確,能在一定程度上運用《政治生活》知識闡述觀點,論述基本合理,邏輯性較強,但不夠全面。 |
第三等級 | 觀點不夠明確,能簡單地運用《政治生活》知識闡述觀點,語義不完整、不連貫,堆砌不相關知識。 |
第四等級 | 應答與試題無關;重復試題內容;沒有應答。 |
5.C [任某將罰單傳到信箱是公民通過信訪舉報制度行使監督權的表現,C正確。B、D分別講的是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與題意不符。A的主體是政府,與題干主體要求不符。]
6.B [聽取社區群眾的意見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③④正確;公民的政治權利是法定的,“擴大”說法錯誤,①排除;②夸大了該建議的作用,不選。]
7.B [某地創新社區民主管理辦法,讓社區居民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監督社區事務,擴大了居民參與社區事務決策的范圍,突顯了社區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地位,①③正確切題,故選B。題干不涉及社區居民自治組織的組織體系的創新,②不合題意。④中“消除了”說法太絕對,排除。]
8.C [該題為表明類型選擇題。題肢判斷:④錯誤,材料中投票選優秀黨員不屬于基本政治權利;②錯誤,政治是國家的大事,不能走向娛樂化;①③本身正確且符合題意。]
9.D [該題為意義類型選擇題。題肢判斷:“舉報監督專區”的設立與人民民主的廣泛性關聯不大,可以有利于但不能確保國家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排除①④;②③本身正確且符合題意。]
10.B [回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村民自治的性質。材料中的村級財務事務“兩公開一會審”的做法有利于推進基層民主的發展,故應選B項;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故不選A項;村民自治中村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行政機關,故C項與材料無關,不能入選;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材料沒有涉及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況且D項中的“擴大”表述錯誤,故不選該項。]
11.解析 審設問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解答本題,要依據表中聽證會的注意事項尋找理論依據:“依法公示”的理論依據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給各方充分表達的機會”的理論依據是保障公民的表達權,“允許新聞媒體采訪”的理論依據是保障公民的監督權。每一要點都要分析其具體作用。
答案 ①通過公示,保障公民知情權,保證聽證會程序正當、有序進行。
②通過保障公民的參與權和表達權,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保證聽證會能發現擬定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協調各方利益。
③通過輿論監督,保證聽證會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解析 本問考查公民的政治權利、政治性義務、參與政治生活應遵循的原則等知識,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問題的能力。題目要求用公民的知識,設問屬于措施類主觀題。可從公民的政治權利、政治性義務、參與政治生活應遵循的原則等角度來提出措施,措施要得力,同時提出措施后要分析出對應的政治理論依據。
答案 倡議:自覺節約用水,如注意擰緊水龍頭等。 理論依據: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倡議:對破壞水資源(或不合理用水)現象進行監督和舉報。理論依據:公民具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答出其他倡議及其理論依據,如倡議參與水價制定、積極獻言獻策,理論依據為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高考政治生活真題訓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