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檔分數線是什么意思
投檔分數線是錄取最低分數線嗎
投檔分數線不是錄取最低分數線,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錄取最低分數線是招生學校所錄取學生中成績最低的考生成績就是錄取最低分數線,一般錄取最低分數線大于投檔線。
投檔分數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1:1.3以內),在對第一志愿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
投檔分數線和錄取最低分數線的區別
錄取分數線:即招生院校按計劃錄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數線或者是分專業最低分數線。
投檔線: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即投檔比例1:1.2以內),在對第一志愿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
從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到錄取分數線和投檔線最相同的地方,就是兩者都是“最低分數線”。
不同點在于一個是院校錄取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數線,而另一個投檔線是院校投檔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數線。
學校經審閱,擇優錄取其中30人,這其中被錄取的30人中,排名第30位的考生的分數即為錄取分數線。
如何報高考志愿詳細指導
方法一:線差法
線差法的“線”是指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也叫省控線。例如一本線,二本線等等。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為避免偶然性,專家建議中采用院校近幾年的平均線差(即線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
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
方法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或位次來選擇填報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選院校或專業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擬報院校才有錄取機會。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是從高到低按照排名來進行的。如果我們選擇志愿也這樣做,得出的結果就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位次法的機理是在全省考試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如果用來評價院校,那么錄取線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
方法三:線差為主,位次為輔
從使用范圍來看,大多數人都在使用線差,而非排名。線差法適合各個層次的考生,不管是重點批次,還是普通批次。而通過數據統計表明,排名法在層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適用,并不適合所有層次的考生,越往后面這種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應該以使用錄取平均分線差均值篩選學校為主,以位次法為輔。在線差法與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況下,考生可以優先使用其中一種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種加以檢驗,兩者的分析數據應該大致吻合。
志愿填報的技巧
第一步,初次篩選。根據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選擇足量的“專業(類)+院校”志愿,分別放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三個梯度備用。“沖”是沖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不明顯但希望就讀的院校、專業放在沖的層次;“穩”是相對穩健的志愿,一般將自己成績優勢較大且比較喜歡的院校、專業放在穩的層次;“保”是錄取幾率大的志愿,一般將自己成績有明顯優勢的志愿放在保的層次。
第二步,綜合優化。從前面選定的批量志愿中,結合往年院校、專業錄取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分析,將其中不喜歡的專業或錄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專業刪除,優化選擇出擬報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對合適的高校、專業。
第三步,最終排序。結合本人實際和意向確定具體志愿的先后順序,對所有經篩選優化后的備用志愿逐一比對,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將喜歡的專業及院校盡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錄取希望比較大的專業及志愿,志愿的填報適當拉開梯度。
如何根據分數選大學
對于成績拔尖的高分段考生來說,他們是有能力和很大概率是可以沖擊頂尖名校的,所以建議高分段考生優先選擇一個好學校。畢竟無論將來選擇考研還是直接就業,名校的背書對學生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優先選擇學校很關鍵。
中分段考生的成績可能夠不到那些國內頂尖的985/211院校,那么他們跟高分段考生選擇的側重點就有所不同了,中分段考生更建議優先選擇一個好專業。除去那些頂尖院校外,普通院校的數量眾多,從中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最有發展的專業才是重中之重,畢竟這些普通院校的水平層次都差不多,而專業的優劣則直接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和發展。
成績處于一本分數線上下的考生在報考時會感覺有些“尷尬”,常常不知道一本和二本的院校該怎么選,這部分考生一定要盡可能地選擇好學校。考生在一本院校專業中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如果真的沒有適合報考的院校也不必強求,其實在很多二本院校中也存在著很多好專業,同樣非常值得咱們考生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