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
人類一直是自恃甚高,凌駕于萬物之上,認為自己是最高等的動物,然而事實卻不盡然。《斑羚飛渡》的中老斑羚為我們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有幸拜讀了沈石溪的《斑羚飛渡》,我羞愧,我憤慨。為什么呢?請你隨我一起去見識一下我們人類:
“狩獵隊的隊長高興得手舞足蹈:‘阿羅,我們要發財了!嘿,這個冬天就算其他獵物一只也打不著,光這群斑羚就夠我們一年的酒錢啦!’每位獵人都紅光滿面,臉笑成了一朵花。”
以上文字你看清了人類的模樣了嗎?這足以暴露了我們人性中的貪婪、冷酷、兇殘。
閱讀《斑羚飛渡》帶給我更多的是震撼與欽佩。你看:
“有七八只中年公斑羚跟著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里走出來,歸進老年斑羚的隊伍。”
“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
每一次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老年斑羚為了下一代的生存,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犧牲自我,把生的機會留給他人。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能自覺自愿做出這樣的選擇?
當然,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像老羚羊那樣舍己為人。比如汶川地震中的譚千秋老師像大鳥一樣護住了學生卻犧牲了自己;一位母親用自己的身體為自己的孩子撐住了一方生存的空間,自己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讓我們向那些可敬的動物與可敬的人類致敬!同時,我想:如果人類不捕殺動物,而是和動物做好朋友,那么世界該多么美好!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2
故事中的獵人們將斑羚逼到了懸崖絕壁,的出路是跳到對面的山峰,可是有6米的距離,成年的斑羚只能跳5米,小斑羚4米,斑羚陷入了絕境,沒想到斑羚們想出了辦法,那就是一頭老斑羚和一頭小斑羚配對跳躍,在小斑羚跳不過往下墜時候,老斑羚成了踏腳石,小斑羚得到了助力,再一使勁,成功的躍到了對面山峰,而老斑羚墜落深淵……斑羚們如此配對,除了一對失敗外,最后只余下了一只頭羊,獵人們射出了子彈,但是頭羊堅持著,沒有倒下去,自己走向了心中最美的地方。
書中有一個故事《老馬威尼》最讓我感動,在云南,交通不便。運送貨物全靠牲畜,曼廣弄寨村里的召光甩家里養了一匹杰出的馬,威尼。在一次運輸東西時,威尼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當起了領頭馬,一只虎竄入馬群,眼看著馬群亂作一團,貨物也即將丟失,主人召光甩焦急萬分,于是走進威尼的身邊撫摸了它,在它的耳邊小聲的說:“只有靠你把虎引開了,威尼。”沒想到威尼聽懂了主人的話,獨自向前奔去,狼也朝著威尼奔跑的方向追去。整個馬群又恢復了平靜,馱著貨物繼續往前走。不一會,遠處的山谷里傳來了陣陣虎的嘯叫,馬的悲鳴。
看到了這里,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總結出了3點:第1,威尼雖然是一匹上了年紀的老馬,可是它卻有著很強的凝聚力,能起到帶領馬群的作用。第2:威尼對自己的主人是忠心耿耿,一旦主人遇到了危險,它總是沖在第一個,幫主人化險為夷。第3:威尼非常的勇敢,當同伴有危險,它能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自己的同伴,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威尼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佩服它的勇氣。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3
讀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萬層巨浪,這篇令人潸然淚下的文章我看了許多遍,一只只羚羊的精神實在是令我感動。
《斑羚飛渡》主要寫了一只只被逼至絕境的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下一代生命的故事,每一只年輕羚羊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一只老羚羊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為了種族延續而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更讓我驚訝的是,竟然沒有一只老羚羊耍滑頭到年輕羚羊里去,他們心里一定很踏實,即使是犧牲自己也不怕。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一頭鐮刀頭羊,它沒有站到年輕群里面,而是主動站到的年老群里面,它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我想鐮刀頭羊是全心全意為了自己的種族的,要不然,在這緊急關頭,它怎么會站到犧牲自己的那一邊呢?
老羚羊把我的記憶喚醒,我想到了幾年前的一條新聞:有一個小男孩站在馬路中間,他的身邊沒有家人,忽然駛來一輛車,小男孩呆呆的站在原地,在這緊急關頭,一位不知名的路人沖過來救了小男孩,小男孩得救了,可救他的那個人,已經被車壓得血肉模糊。這些人的精神是高尚的,他們舍己救人就像那些羊一樣,值得我們學習。
在贊美羚羊的同時,那些捕獵動物的人也實在可惡,他們知道嗎?動物和人一樣,也有感情,他們有朋友,有家人,一聲聲槍聲會破壞大自然的和平,也會破壞一個個家庭,捕獵的人們,請醒醒吧!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生命只有奉獻才會有價值,我想,老羚羊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4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斑羚飛渡讀后感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了《斑羚飛渡》這個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一群斑羚被狩獵隊追到了夏洛山的傷心崖上,這群斑羚約有七八十只,它們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如果企圖穿越封鎖線,會被早已不耐煩的獵狗撕成碎片,如果想跳過六米多的山澗,那也一定會落下百丈深淵。在這關鍵時刻,鐮刀頭羊想到一個挽救種族的絕妙辦法,它把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一撥,年輕斑羚一撥。可老年斑羚比年輕斑羚少得多,這時,鐮刀頭羊自覺地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撥里,有七八只中年公斑羚也跟著走進了老年斑羚那一撥里,直到兩撥的數量差不多。緊接著,這些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躍技藝,將年輕斑羚平安飛渡到對面的山峰。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它們心甘情愿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道路,這道路上沒有爭奪,沒有擁擠,次序井然,快速飛渡。我沒想到,在面臨種族滅絕的關鍵時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族生存的機會。我沒想到,老斑羚會那么從容地走向死亡。
斑羚這種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精神讓我想到了媽媽曾經給我看過的一篇文章中寫的汶川地震時,教學樓倒下的那生死攸關的時刻,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四個逃不出去的學生。最后,四個學生得救了,譚老師卻永遠閉上了眼睛。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譚老師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無論是老斑羚還是譚老師這種犧牲自我、保全他人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讓人永世難忘。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5
你們知道沈石溪嗎?他是我國著名的動物小說家。他的作品總是感人肺腑,常常能催人淚下。我今天就有幸讀了沈石溪的著作——《斑羚飛渡》,感覺到他的作品總是那么悲壯。(建議刪掉!)
《斑羚飛渡》主要講的是在戛洛山的傷心崖上有群被獵人們逼上絕路的斑羚,在獵人準備沖上山崖一舉捉住所有的斑羚的危機情況下,鐮刀頭羊決定使用一命換一命的方法讓自己的種群繁衍下去。具體方法是一只老斑羚和一只小斑羚一同跳出去,然后小斑羚用老斑羚的背當踏腳板再一次起跳,跳到了另一座山崖,而老斑羚卻跌入了谷底的河里。所有的斑羚們成對地在兩座山崖間不斷劃出弧線,每當有兩條弧線從兩座山崖中劃過,就會有一條生命消失。最后,鐮刀頭羊孤零零地立在傷心崖上,它選擇了跳崖自殺……(主要內容概括相當準確!)
鐮刀頭羊跳崖時給我印象最深,當我讀到這時,感到鐮刀頭羊的死是那么悲壯。它寧死不屈的精神讓我十分震撼。它沒有貪生怕死,沒有厚著臉皮加入年輕行列,而是選擇消失在了傷心崖的頂端、彩虹的盡頭。
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鐮刀頭羊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和它相反的人去卻有很多。比如,一到高峰期,在公交車站上,總會有許多人插隊。對于這種人,我是深惡痛絕的。因為這些人只為了自己能搶到一個座位或是趕早一班車,沒有一點公共道德之心,制造混亂,還給小偷們有可乘之機。為了這么小的利益,這些人就可以失去做人的原則,如果面對生與死的時候,他們又會怎樣呢?當然是低著頭走向“年輕斑羚”的行列……
從斑羚身上,讓我學到很多,它們從來沒有傷害我們人類,我們應該和它們和平共處。(學到了什么呢?勇敢?堅強?還是臨危不懼?)我真誠地呼吁:人類不能再隨意捕殺動物,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6
剛看到《斑羚飛渡》這本書時,我就在想它講的是什么呢?接著我就仔細地讀了起來,隨著故事的起因,發展直到最精彩的地方,我的心一次一次被震撼和觸痛。它主要講的是一群斑羚被狩獵者逼到了懸崖,后面是獵人無情的追殺,前面是沒有生還希望的懸崖,所展示的只有絕望和悲傷。雖然懸崖之間只有六米的距離,但是斑羚的跳躍極限只有五米,相差的一米就是生與死的距離。就在獵人準備一網打盡的時候,斑羚群一陣慌亂,兩只斑羚在生與死之間掙扎都沒有成功,無奈的斑羚只好安靜下來。
他們都把目光聚集在了頭羊身上,頭羊卻咩了幾聲,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這時斑羚群又一次慌亂了起來,接著懸崖之間出現了一條彩虹,一只母斑羚以為是一座橋就走了上去,可是沒有成功,這時頭羊忽然大叫了一聲,它有了計策。于是它迅速地把斑羚們分成兩組,一組是年輕的斑羚,一組是年老的斑羚,而自己也毅然的走進了年老的一組,把兩組大致均衡了一下,誰也不會想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只見年老的一組里走出了一只斑羚,年老的一組里也走出了一只斑羚,突然年輕的斑羚朝懸崖前飛奔起來,緊接著老斑羚也向前飛奔,只見年輕斑羚縱身飛躍向前面的山崖跳去,老斑羚也跟著跳起,只見年輕斑羚的身影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往下墜落的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老斑羚以自己嫻熟的技巧在空中用自己的身子拖起年輕斑羚,讓它把自己當做一個跳板再次起跳,年輕的斑羚成功的跳到對面,用同樣的方法年輕的斑羚都跳過去了。
人們永遠想不到,在面臨滅絕種群的時候,它們會用一半生命去救另一半的生命,最終,它們贏得了生的希望。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7
《斑羚飛渡》這本書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寫的非常感人,有幾次讀著讀著我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特別是《斑羚飛渡》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講的是一群斑羚被狩獵隊逼到了一個叫“傷心崖”的懸崖邊,前面是萬丈深淵,距離對岸大約有六米左右,而壯的斑羚也只能跳到五米左右,斑羚們因進退兩難而焦燥不安。這時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啟發了“鐮刀”頭羊,他沉思了一會兒,命令斑羚們站成兩隊,一隊是年輕斑羚,一隊是老斑羚。斑羚們一對一對的走到懸崖邊,年輕的斑羚稍早一點兒起跳,當年輕的斑羚跳到處將要往下墜落的時候,老斑羚剛好跳到年輕斑羚的腳下,年輕的斑羚象踩跳板一樣踩一下老羚的背,再次起跳,輕松的跳到了對面的懸崖上,而老斑羚則掉下了萬丈深淵,但是斑羚們沒有一個退縮的,大部分的年輕斑羚們都成功的跳到了對岸,獲得了新生。獵人們被斑羚這種奇妙的辦法驚呆了,當他們如夢初醒的時候,只剩下了“鐮刀”頭羊,隊長大呼:“快開槍,快開槍!”“鐮刀”頭羊在跳到空中的時候被擊中了,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還沒看完這個故事,淚水已經模糊了我的眼睛,我被斑羚們能想出這樣機智的辦法和斑羚們不惜犧牲自己拯救同伴的犧牲精神深深的打動了。
在這里我想對獵人們說,請不要濫殺這些聰明、可憐的動物,他們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和諧的家園,況且,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和動物之間應該和平相處。如果人類不能克制自己的貪婪,濫殺動物,破壞環境,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讓我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一個事情,今年的雪是幾十年來下的最晚的一次,并且還很小,我想,也許這就是大自然給人類的一個小小的處罰吧?
讓我們一起愛護動物,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吧!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8
這是一篇樸實而又感人的文章,這是一篇欣慰而又悲哀的故事。它體現了動物的犧牲自己保護他人的精神,讓人感慨不已
在一個黑色的日子,一大群斑羚被一群獵人給趕到了一處斷崖,這邊的懸崖距那邊的懸崖有七八米,斑羚根本就沒法跳過去。懸崖上的獵人們舉著槍,威脅著斑羚們,不允許它們逃跑。現在一切準備就緒,獵人們就等著那個號角的聲音。原來,懸崖下是一條大河,如果斑羚們往下跳,雖然不會活命,但尸體會被河水沖走,那這會兒就白忙了。所以獵人們分成了兩組,一組把斑羚趕到段崖,另一組,到懸崖底下,防止斑羚跳下去之后被河水沖走。獵人們約定:如果第二組到達了懸崖底下就吹牛角,告訴上面的獵人。
趕斑羚們的獵人,現在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那聲號角。就在獵人們甘著急的時候,斑羚群發生了變化,所有年輕的斑羚都排成了一隊,年長的斑羚也排成了一隊。只見奇跡般的事情就在這時發生了:一頭老斑羚先朝對面條去,當然沒有跳到對岸,但就當老斑羚跳出去的一瞬間,一頭年輕斑羚也朝那個方向跳去,一腳踩到了那頭老斑羚的背上,然后再次起跳,年輕斑羚奇跡般的跳到了對岸,而那頭老斑羚卻更快的掉了下去。有了第一組的經驗,后面的斑羚都紛紛起跳,一老一少,一老一少……年輕的都陸陸續續到了對岸,而老的也陸續到達了天堂。
這個感人的故事感動了我也同樣感動了其他的讀者我們將永遠把它牢記在心,我們同樣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動物們為了新一代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9
當我在為一點小事大喊大叫時,為一點東西打架(大打出手)時,我們有沒有想過,在動物世界中,卻有一些動物為了下一代而放棄生命,比起它們,我們是多么慚愧呀!(對比開頭,引出主題。)
《斑羚飛渡》是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的作品,講的是一群斑羚被獵人逼到傷心崖,雨后一道美麗的彩虹,成了斑羚唯一的“橋”,但彩虹不是真的,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將會無路可逃。可是斑羚沒有因此認輸,在聽了鐮刀頭羊的話后(鐮刀頭羊的領導下),整個羊群都用自己的生命贏得了永生。(這句話語意有問題,自己想想為什么?)
它們分為兩隊,一隊是年輕的羚羊,一隊是年老的羚羊。每次兩隊各有一只斑羚一起跳,年輕的斑羚總是能跳得更高一些。當兩只羊都因跳不過山崖要死亡時,(表達不是很準確!)年輕的羊踩在了老年羊的身上,再一次跳起,就這樣年輕的斑羚終于跳過了懸崖。
最讓我驚奇的是在老斑羚中,沒有一只羊溜出來走向年輕的那一邊去,它們沒有一只羊想這樣做,因為它們無私地想讓年輕的羊繼續活下去,去繁殖后代。
它們在死亡前面還是那么機智,有“泰山崩于眼前而眼不眨”的勇氣。面對死亡,它們不慌亂,而是團結一致,甚至不怕犧牲自我,它們是多么的無私、偉大,這些事情是多么感人,(建議刪掉!)所以我們要向它們學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著這樣的人,這樣的事發生。在玉樹大地震中,許多人通宵達旦地救人,完全不顧自已的安危,他們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別人活下來的機會。
可是,我遇到一些小困難就大呼小叫,有時多做事我還斤斤計較,這一點,我要向斑羚學習,學習他們的勇敢,學習他們的團結,也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0
《斑羚飛渡》是沈石溪的一篇短篇動物小說,最近我讀了它,感悟了道理,也被這個故事感動了。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群斑羚被一隊獵人逼到了絕路。雖然身后隔了六米就是山對面了,但是斑羚卻只有四五米的跳躍能力。由于一部分獵人要下山抓住掉下去的斑羚,所以暫時沒有開始捕殺。這時,頭羚想了個辦法,整個羚群分成兩隊,一隊年輕斑羚,一隊老斑羚,年輕的斑羚跳起之后,年老的斑羚緊跟著也跳,并且在空中做個跳板,讓年輕的斑羚踩著自己完成六米的跳程,老斑羚犧牲了自己。最后,因為斑羚群是單數,頭羚沒有能活下來。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馬上就能感受到斑羚的無私,它們的團結精神躍然紙上。為了將一個群體的生命延續下去,它們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動啊!比起獵人為了錢財而屠宰活生生的生靈,這是多么明顯的自私!為了生存,生命可以做出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生活中,許多人為了占小便宜而做出可笑的事情,這比起為了生存做出來的事情當然不是一個等級的。但是假設一下,如同把故事中的斑羚換成人,一定會有“老人”偷偷跑進“年輕人”的隊伍,活下去,但是故事中的斑羚卻沒有!它們的舉動是多么自然!為了平衡隊伍的數量,一部分年輕的羚羊還進了“老齡”的隊伍!
我覺得,我們現在醒悟還是來得及的,放棄自私,讓無私走進我們生活的篇章。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社會會變得更美好!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1
看了沈石溪的《斑羚飛渡》這本書,我非常的震撼。文中描寫了一群被人們族逼上傷心崖的斑羚,為了讓斑羚族生存下去,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舉動。
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一只老年斑羚的死亡。沒有一只老年斑羚有任何怨言,他們為了整個家族,為了下一代,寧愿被摔得粉身碎骨。
我贊揚這些斑羚,他們勇敢的面對死亡。不退縮,不做人類的奴隸。不讓人類的奸計得逞。我希望這些小斑羚好好的活下去為老斑羚的死有意義。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袁文婷這個女孩的生命定格在了二十六歲。她有她的生命換去了十三個孩子的命運,她一次又一次的跑進教學樓用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后一次沖進去后,教學樓完全垮塌了……
他們的品德是高尚的。他們和斑羚族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去別人的生命,他們值得我們的驕傲,他們這種美好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贊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獵人的行為感到憤怒,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脆弱的。我們作為高級的動物,就有責任來保護到自然,保護生態的平衡,而不是破壞。是的我們的權利很大,可如果我們遇上這種是我們的心情會如何。不管你的權力大小,不管你的思想怎樣。只要你在大自然面前人人相等。
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與犧牲,在于為他人的利益著想。不是得到什么,擁有什么,當你的付出讓他人有利時,你一定會覺得你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我想老斑羚當時一定是這樣想的。
我合上書,閉上眼,只聽見桌上的鬧鐘走動的聲音,那一幕情景,從腦海中浮現出來,猶如一幅連綿起伏的畫卷!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2
《斑羚飛渡》是由紅奶羊,斑羚飛渡,老鹿王哈克,老馬威尼,罪馬這五個故事組成的。讀完以后我覺得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
紅奶羊講的是一頭羊無奈被狼逼著喂養了一匹幼狼。幾個月后老狼被獵人殺死,這頭羊便離開了這匹小狼。多年后這匹狼又遇見這只羊,不僅自己沒吃它還不讓自己的妻子吃它。在書中狼總是以壞角色出現如:豺狼惡虎,還有小紅帽中的狼……但是被文中的這匹狼卻有情有義,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這讓我想到了日久生情這個成語。動物也有感情,也不會忘記對自己有恩的動物,即使是天敵。俗話說得好,人心換人心,羊心也換狼心。
如果紅奶羊是羊心換狼心,那么罪馬就是人心換馬心。罪馬寫的是一個馬術演員和一匹馬表演超級馬術,因為馬的緣故,主人不慎身亡,主人死后,馬可以在它最后的11年里過上好日子,而它卻選擇了為它的主人守靈。這一幕讓我十分感動!如果是一個人你給他兩個選擇;一是過上11年好日子,二是為死去的人守靈11年,我想誰都會選擇一。而這匹馬為了主人對它的感情,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二,這更加說明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你對它好,它也會對你好。
斑羚飛渡,老鹿王哈克還有老馬威尼則說明了另外一個道理;為了年輕的一代,可以舍生忘死,這也讓我十分感動,人都做不到的事,動物居然做到了。它們用自己的死,換取他人的生,況且它們是在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的情況下犧牲的。告訴誰做這件事必死無疑,我想誰都不敢去做,而動物這種高尚的品德令我敬佩,我為是動物進化而來感到自豪!
從這本書中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一、動物是有感情的,付出和回報是平衡的。二、不要說為誰的生而犧牲自己,就說成多為他人著想,不要總是只顧著自己。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3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吧!我非常喜歡看他的動物小說,里面的動物故事個個精彩。今天,我讀了他的小說《斑羚飛渡》,里面的斑羚飛渡這個故事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斑羚飛渡懸崖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這個故事講的是七十多只斑羚被獵手逼上了懸崖,它們要想逃出去只能跳到對面,可是距離有6米,而年輕體壯的斑羚最多也只能跳出5米遠,更別說老羊、幼羊和母羊了。
在這危難時刻,為首的頭羊想出了一個美中不足的辦法,就是把斑羚分成兩組,先讓一只老斑羚往對面跳去,另一只年輕斑羚跟著跳出,踩著那只老斑羚跳到了對面,而老斑羚卻掉入懸崖。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它們配合得非常好,差不多一半的斑羚都過去了,只有一只母斑羚和幼斑羚因為沒有配合好雙雙掉下了懸崖。最后只剩下頭羊,它無論怎樣也是不能跳過去了,但它并沒有感到遺憾,而是毅然跟隨老斑羚跳下了懸崖。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斑羚為同類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特別是頭羊,它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著,它的聰明才智非常令人佩服。它也是一個值得大家敬重的首領,它沒有讓別的斑羚當自己的墊腳石,明知到死路一條,還是讓大家都先過去,自己留在了最后邊。它是多么勇敢啊!頭羊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震驚,它也讓我感到慚愧,我平時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從來不為他人著想。以后,我一定向頭羊學習,多為別人著想。
斑羚們為什么能戰勝困難從絕路中逃生呢?我覺得除了靠它們的聰明才智,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們非常團結。它們在危難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整個家族的未來,與其都坐以待斃,還不如犧牲自己救出別人。這讓我想到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如果我們班68個同學都能為班集體著想,團結起來,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4
如果有人問我:“怎樣的書才是一本好書?”我會回答:“能令我流淚的書就是好書”,因為一本蘊含豐富情感的書才能使我黯然淚下或喜極而泣。
暑假我看了《斑羚飛渡》這本書,它對我的感悟非常大。文章首先展現了一個生死存亡的場景,一群斑羚被狩獵隊圍追后,被逼到了懸崖邊,懸崖足有6米寬,可面對獵人冰冷的面孔,頭羊“咩”地一聲,羊群迅速分成兩隊,一隊老羊,一隊年青羊。一老一少一起跳,憑著老羊豐富的經驗,在小羊開始滑落時找好位置,讓小羊把自己當跳板再蹬一下,這樣小羊就安全著陸了。看到這里,我感到無比震憾,那些老羊是怎樣做到毫不猶豫的幫助小羊逃生,自己卻犧牲了性命?因為它們有一種為了種族的生存繁衍而不顧個人安危的偉大精神,也許沒有人會感謝它們的英勇付出,安全跳過的小羊只是興奮的叫了一聲就跑了。因為它們想過與其一起倒在獵人下,不如犧牲自己來換取一條年輕的生命,老羚羊能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舍己為人,令我佩服。
故事還沒結束,因為羊群個數恰好是單數,而不是雙數,最后還剩下領頭羊站在那里,被獵人打中了三槍,但它從容地走向懸崖,縱身跳了下去。我想,領頭羊從容地走向懸崖,是為了維護自己最后的尊嚴,它寧可摔入懸崖下的巨浪中,也不愿意成為人類的獵物,餐桌上的“美食”。
所以我想告訴所有人,不要殺害動物,它們是無辜的,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幫助它們,與它們和平相處。你會發現,動物的感情、思想、做法都會令你感動,因為它們是純真的,不像人類,貪婪的欲望實在是太可怕了。
是人類的老師,我們要學習它們的品質,《斑羚飛渡》就像一位老師,給我上了一節關于生命的重要課程。
斑羚飛渡讀后感650字篇15
《斑羚飛渡》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讀完作品后,我為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無私無畏的精神所感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正是它的沉著、智慧和無私拯救了整個斑羚種群。我仿佛聽到了他的那聲吼叫,叫聲中沒有絕望但也并不柔和,沉郁有力,透露著堅定不移的決心;我仿佛看到了它那堅毅的目光,在兩撥斑羚間轉了幾個來回之后,義無反顧地從年輕斑羚的那一撥走進了老年斑羚的那一撥;我更看到了它作為頭羊的尊嚴,當所有的年輕斑羚成功“飛渡”到對面之后,它沒有選擇成為人類的俘虜和獵物,而是在身中數槍之后,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空中那道絢麗的彩虹,走得莊嚴而灑脫。
而對于那些為了讓年輕的斑羚順利“飛渡”到懸崖對面,自愿選擇成為“墊腳石”的老年斑羚們,我的心中也是充滿了崇敬和感動。它們在頭羊的帶領下,沒有騷動、沒有退縮、井然有序,明知面對它們的只有死亡,卻選擇從容赴死,只為了種族的延續和繁衍。它們更像是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
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譚千秋老師不正是如此嗎?當救援人員發現他時,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下來,他卻永遠離去了。
他們的心靈是偉大而高潔的,但是又是什么逼迫斑羚飛渡呢?依然是我們人類,為了一己之私,涂炭生靈。人類應該和自然和諧共處,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希望斑羚們能快樂、幸福地生存、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