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
上次讀還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當時只顧著看故事情節,沒有深思。現在想想,高爾基能出淤泥而不染,在逆境中保持對生活的希望,真是相當寶貴的心態啊。又想起剛剛看的新聞,前段時間又有個大學生自殺了,原因居然是:被女朋友甩了。生活或者感情上遭到困難,不積極調適、走出陰影,反而輕易放棄生命,這種行徑我真是完全無法理解。
看看人家高爾基,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斗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干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里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后,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整個都是暗黑色調的。
如果是現在的學生們遭遇這些事,不知道要自殺幾個。但高爾基可沒有輕生,他的生命中充滿了正能量,即便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仍能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拼搏,最終成就一代文豪。
我們真應該學習人家高爾基面對苦難時的心態,珍愛生命,積極面對生命中的苦難,終有一天你會發現,曾經的苦難都會化成你人生的沙灘上,最美麗的珍珠。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2
我們的童年是什么樣子的?在心中我們無數次地想起童年,那段美好而天真的時光總是令我們懷念不已。但高爾基的童年卻絕不是這樣,那是一場沉重痛苦而又復雜迷離的噩夢,沉重到賦予了這二字別樣的生命,甚至可以讓你像對待哲學一樣,認真嚴肅地反復咀嚼。
《童年》的色調絕對算不上歡快明朗,我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人中輕易地看到他們的痛苦,是那么的顯而易見。痛苦扭曲了靈魂,就像阿廖沙的外公,他自私、殘暴、吝嗇……,還有他的兒子——阿廖沙的舅舅們,諸如此類,仿佛到處都是施暴者和受暴者。這些陰郁晦暗的部分,無論是人性使然,還是生存所迫,都令人感覺極度壓抑不快。
但底層的艱辛與無奈不代表著地獄,每個人在承受黑暗的同時,也會想方設法給予光明,從最溫柔的外婆開始,再到小茨岡,再到阿廖沙的母親……,甚至外公,這么一個老頭子,年輕時吃了不少苦,也有意氣風發的時候,到老了性子就變得兇惡到難以相處。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廖沙被打得臥床不起的那幾天,那個老男人有些孩子氣地討好,瓦留莎私自和男人結婚是,他最后妥協的態度。他殘存的人性如星火閃爍。
也許某一日你我也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甚至為了生存要小心茍且而活,你會不會找神祗來信仰?祈禱它給你帶來好運,就像阿廖沙的外婆,如果真有那樣的時候,那么就和她一樣做吧。既然生活給予不了自己溫暖,自己也要辛苦地把內心的善念維持下去,因為你可以給予別人溫暖,就像她用溫柔的語調緩緩給阿廖沙了一片美好與光明。這善念就是你心中的神靈。
這就是我從《童年》里看到的,我相信,及時是天空被厚厚云層遮掩的陰天,也會有光的。白別人不能給予時,自己可以咬著牙堅信——就像患了重病也會相信它可以好起來那樣——源于神祗的神秘力量——內心一片善良的凈土。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3
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我們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學生,那么了解學生的心理規律自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教育學生。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期,除了生理發展外,兒童的心理發展更需要得到重視。
《童年的秘密》從“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兒童與社會”三大部分講述了兒童的心理秘密。看完整本書,我感受更多的就是震驚——原來有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我們一直都太自以為然地把兒童成人化了。其實我覺得《童年的秘密》里面講的也不是一些什么神秘的定律,只不過是一些我們忽視了的事實。就像里面說的一句“設想像對待兒童一樣對待母親,那么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方法錯了”。
一:有時候我們只是在表達著我們對兒童的愛,殊不知那樣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傷害;很多時候我們根據生活的經驗做一些我們都以為正確的事,但不知道大家都這樣做的事也有可能是不對的。以下是從書上了解到的生活誤區:
作為父母,每天為工作而忙碌,為的只是積攢更多的財富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蒙臺梭利認為對兒童而言,最好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聽不到街道嘈雜聲的、平靜和安寧的、光亮和溫度都夠調節的房間,就如在一些劇院里所獲得的條件一樣。不要小看這樣一個空間,因為它可以令孩子的心情處于平靜。往往家長注意的是住宅附近是否有名校、是否靠近市區等,又何曾想過這個。
你應該還記得成人常常對兒童說:“你不能做那件事,你沒有必要去做。”有的粗暴的成人甚至會說:“你在做什么?你難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嗎?”在成人眼中,兒童是一事無成的,事情在他們手上只會搞砸。所以成人總會阻礙兒童做這樣或那樣的事情。而且,成人為了使兒童服從他,會利用兒童的無知,用人為的恐懼恐嚇他,例如:如果你再哭就會有鬼來捉你。蒙臺梭利說這是成人用來對付兒童的最壞的一種防御手段。我們以為自己勝利了,以為小孩都那么好欺騙。就這樣,我們傷害了他幼小美好的心靈。
還有,成人不自覺地幫兒童完成一些事,例如:幫兒童洗手,幫兒童穿衣服。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兒童再得到了最初的勝利之后,就期待第二個勝利。于是,成人作出的讓步越多,兒童就越渴望得到更多的東西。自然也失去了一些。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4
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陳壽曾說過:“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人們對書的評價如此之高,書的優秀也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在高爾基的《童年》中暢游了一番。
這本書講述的是十九世紀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態。故事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年幼喪父,跟隨母親與外祖父一起投靠外祖父。暴力的外祖父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每次打阿廖沙都如同一個兇神惡煞的魔鬼。阿廖沙還有兩個冷血自私的舅舅,他們常常為分家產的事情大打出手。他雖然沒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環境,卻有一個慈祥的外祖母。外祖母性情溫和,百般呵護著阿廖沙。外祖母經常給他講故事,對阿廖沙的文學生涯有了很大的幫助。最后,他的母親去世了,阿廖沙也走向了社會。
這本書從而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與落伍,當初的沙皇專制制度是多么不公平。看完這本書,我也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反省。如今,我們的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根本無法相比。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將我們捧在手中生怕掉了,含在嘴里生怕化了,對我們的照顧用無微不至形容都不足為過。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是黑暗的,他沒有一個好的家庭,他幼年喪父,十一歲喪母。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外祖父和兩個只顧自己利益的舅舅。雖然我們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卻總是嫌這嫌那,一看到別的同學有新奇的玩具就要父母掏血汗錢買。十一歲的高爾基以已獨自闖蕩社會,而我們卻還依賴著父母,挑三揀四。甚至連廉價的東西都不要,只想用昂貴的東西與他人攀比。我們有父母愛著,有家人疼著,卻覺得這份愛本來就屬于我們,我們必須擁有的。在苦水中長大的高爾基沒有樣式繁多的玩具,沒有父母的疼愛,沒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但他卻不向命運妥協,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文學盛典。
看完這本書,我不再抱怨自己的不幸福,比起高爾基他有的我都有,他沒有的我也有,我只沒有他的那種努力。所以,我要以高爾基為榜樣,不懈的努力才能追逐夢想。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5
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的小說《童年》是作家的自傳體小說,它是高爾基成長的第一個足跡,書中描繪了十九世紀末俄羅斯的社會生活畫面。
今年暑假,我認真地閱讀了這部作品,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悟。說起童年,在我的眼里,是陽光、幸福和快樂,可是,讀罷高爾基的《童年》,我發現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真是太艱辛了!阿廖沙童年時寄居在外祖父家,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外公嚴厲而暴躁,經常打阿廖沙;兩個舅舅更是不喜歡阿廖沙;幼年喪父,十一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破產,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臨在阿廖沙的頭上。只有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她常常給阿廖沙將好聽的神話故事,潛移默化地教阿廖沙做一個樂觀、善良,富有同情心但不向丑惡現象低頭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又是一個熱愛學習的童年,阿廖沙在書中說道:小的時候,我想象自己是一只蜂窩。各種各樣普通的粗人,全像蜜蜂似的把生活的知識和思想送進蜂窩里,阿廖沙們盡自己所能,慷慨大量地豐富著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是骯臟而味苦的,但只要是知識,就是最好的蜜!
這段話充分表達了當時俄國的孩子多么渴望學習啊!當時的學校少得可憐,大多數孩子只能在街上玩耍,雖然很想上學,但條件不允許啊。阿廖沙們只能像這樣,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學習,充實自己。相比起來,我們現在簡直和阿廖沙們是天壤之別。我們的學校,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操場平坦寬闊,一間間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幾凈,空調電視,投影儀電腦,各種各樣的現代化裝備一應俱全,再加上認真負責,循循善誘的老師,我們現在的條件當時的俄羅斯兒童聞所未聞,估計想都不敢想,但我們很多同學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學習機會,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虛度光陰。
讀完《童年》這部作品,我深深地意識到,我們的童年,看起來平平淡淡,有時候還有些小小的不如人意,但是比起阿廖沙的童年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不知要幸福多少倍!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能低頭,做一個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6
每個人都有童年,有的是純潔天真的,有的是幸福美滿的,有的是平淡無奇的,也有的是艱難困苦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的童年一定是前兩種,可以無憂無慮的在家人的愛中成長。但還有一部分人的童年是第四種,挫折不斷,困難重重,生活在一個冰冷,沒有愛的世界里。于是他們便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中頑強的生長。如果不相信,那么就去《童年》這本書中尋找答案吧!
本書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從阿廖沙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間”混飯吃結束。他的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衰落,他變的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的昏死過去。再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盡管這盡人激憤和狂怒的童年以及身邊這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阿廖沙并沒有被這些黑暗的丑事和腐蝕人的惡勢力所壓倒。他反而被錘煉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因為在黑暗的現實中,還有善良、正直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則是阿廖沙那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的外祖母種下的。是她讓阿廖沙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現在的我們,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就放棄了,就停止了奮斗和前進。當今網絡上有一句話“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多趴一會兒。“很多人看到后都是一笑而過,卻沒有一個人真正思考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說的就是現在的我們。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經不起生活的大風大浪,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還沒開始奮斗就覺得自己一定不行,一定辦不到。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奮斗,為了夢想堅持不懈、執著拼搏,再大的風浪也算不了什么。失敗是留給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不應該也沒有資格享受成功的喜悅。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雖然童年沒有像阿廖沙那樣辛苦,但我們更要成為像阿廖沙那樣勇敢、正直,堅強和善良的人。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7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經歷創作的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的生活,既抨擊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高爾基就在這樣的環境里,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他沒有放棄生活,而是堅強地從陰霾中走了出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幼時喪父,自小就跟著外祖母和母親來到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
外祖父掌管著家中的一切,他視財如命,性格也是十分的古怪、暴躁。兩個舅舅也是十分的自私、粗野。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常常因為財產而大打出手;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竟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覺;他的兩個舅舅讓工人“小茨岡”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活活地把工人壓死……一件件丑事,一樁樁暴行,一幕幕慘劇,真是令人目不忍睹。這都給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陰影。
幾年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到許多地方打過雜,這些時間里他飽受欺辱,可都堅強地熬了過去。因為他一直被自己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和信念支撐著。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我不禁曾想:要是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環境和俄國沙皇時期差不多,會怎么樣呢?豈不是認為這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溫室的花朵,到野外如何茁壯成長?時代在更新,科技在進步,可現在的孩子卻是越來越嬌弱。蘇聯小說家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學會吃苦。”為歷經風雨怎能見彩虹?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獲得。就像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涯,首先就要學會吃苦。現在地努力學習,就是為了今后的知識儲備打下扎實的根基。好比是我們想要學會跑步,首先要學會站立、走路是同一個道理。
高爾基,這一個奇跡的名字,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8
今天,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我閱讀了《童年》這本書,它是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先生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雖然書中的內容離我們很遙遠,很陌生,可是在閱讀完之后,卻讓我心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是一條五彩斑斕的小河;童年,是一道亮麗的彩虹;童年,是一座神秘的橋,不知會通向哪里……是啊,童年是一個美好的詞匯,想到童年,我就聯想到了氣球和巧克力,聯想到了歡樂和幸福,但是高爾基先生的童年卻是那么的悲慘,高爾基先生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隨母親投靠到了外祖父家,可是那里卻充滿了仇恨,只有外祖母十分關心他,在他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于是他便獨自走上社會,艱苦地謀生。
讀了這本書后,我思考了許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悲慘呀,當時的社會是多么的黑暗啊。年幼的作者經歷了父母去世、小小年紀被他人欺壓等種種痛苦,最終被無情地趕出了家門,這時的高爾基不過只有11歲,也就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年齡呀!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童年是多么的截然不同呀!漫步在陽光和煦的午后,沐浴在親人的關懷中,白天在學校里和同學老師們一起度過歡樂的時光,放學后迎接我們的是家人的噱寒問暖……這一切是多么地幸福!
我為自己感到慶幸,慶幸沒有出生在高爾基那個時代,但同時也感到一些慚愧。不幸的高爾基沒有被童年的苦難所擊倒,反而在逆境中得到磨難,不斷成長,強大了他的意志,最終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大文豪。比起他來,我慚愧自己沒有高爾基那樣的堅強,有時遭遇一點困難都不敢面對,而是選擇了逃避。比如說家里一直讓我在暑假里去學游泳,但是因為我害怕水,遲遲不敢去學,結果拖到今天還是不會游泳。看了這本書后我暗暗下定了決心,明年暑假我一定要學會游泳,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戰勝自己。
我的童年充滿了歡樂,是無比幸福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告別童年,永遠告別這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將永遠將它珍藏于心。
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更是無憂無慮的,但并不是人人都擁有這份美妙,珍惜每個人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日子——童年吧!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9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么完美,可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異常的悲慘。
《童年》這本書向我們再次講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穢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但此刻的我卻連簡單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嘗試過洗衣服,卻實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然后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貌,臟的地方還是臟,最終只能丟進洗衣機。我們和高爾基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后,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完美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還讓我懂得了此刻就應當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而努力奮斗。讀書閱讀總能讓我像《祖父的園子》里的蕭紅一樣感到無比的自由;總能讓我隨心所欲的暢想感到愜意;總能讓我有感于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0
想起我的童年,充滿著歡笑與幸福: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美味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應有盡有,有時甚至父母有一點的不滿足我的“要求”,就無理取鬧。直到我讀了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自傳體小說,我才感覺到在俄國沙皇黑暗、殘暴的統治下貧苦人家孩子的童年充滿了苦難與悲慘的遭遇。
他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于是他隨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這一切只是阿廖沙艱苦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里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兩個舅媽更是沒有地位,任舅舅打罵,發泄。
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使阿廖沙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面對這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善良、熱愛生活影響了了他的一生。
正如書中所寫:在她沒來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帶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而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之后,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于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體驗”了阿廖沙的悲慘生活,阿廖沙童年時一幕幕悲慘的遭遇在我的腦海了放映著,他令我深深的同情,但他勇敢面對挫折,擁有執著信念的精神令我深深地誠服。希望他今后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同時,也希望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明天增添一絲光彩。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1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值得自己回憶的美好時光,那就是童年。但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童年卻十分悲慘。
《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實就是作者,里面講述的故事既充滿黑暗,又有一絲光明,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輝。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作者兒時的世界。作者三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娘家。可他的外祖父貪婪而殘暴,兩個舅舅又十分冷血,為爭奪財產害死徒工小茨岡。外祖父不停地剝削雇工,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于貧困潦倒。作者可憐的母親改嫁后,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我一直以為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階段,可讀到這兒時,我才知道不是每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寥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黑暗而壓抑,而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給我陽光,給我溫暖。所以我的童年,充滿歡樂。
就當我同情作者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處境終于迎來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像天使般把他引向光明。正如文中所寫:“在她沒來之前,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她出現后馬上把我領到光明世界……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難的生活。”她給予作者知識與希望,使他學會堅強。
即使這樣,作者的童年也讓我感傷,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們今天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但是,逆境出人才,高爾基的童年磨礪了他。嚴峻的生活反而使他奮進的腳步更加堅定。最終他成為了一位意志剛強、是非分明的偉大文學家。他的成功是由于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的不斷奮進。他由始到終都相信自己能跨過生活路上的'坎坷。于是,他用智慧除去陰霾,用知識照亮人生。
《童年》使我受益非淺。我們應珍惜生活,知足常樂。對明天充滿希望。如果要獲取幸福,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奮斗。如果坐享其成,那么伴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人生也一事無成。
由衷地敬佩高爾基,我會像他為了理想而不停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個光輝的未來。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2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著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我讀了之后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著,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
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于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么,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
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難免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請你相信,黑暗過去之后,太陽總會出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還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還有悲傷,但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會迎來生命的輝煌。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3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么完美,可是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卻是異常的悲慘。
《童年》這本書向我們再次講述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幼小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丑惡,小小的心靈因而受到許多打擊。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保護和支持了高爾基。故事生動展示了一個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污__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敗、丑惡,體會到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以及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難歷程。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事件”。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當年的高爾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但此刻的我卻連簡單的洗衣服都做不好。我曾嘗試過洗衣服,卻實在做不到。先要擦肥皂,然后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貌,臟的地方還是臟,最終只能丟進洗衣機。我們和高爾基之間,差距實在太大了。
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后,不僅僅讓我明白了這完美的童年需要我去珍惜,還讓我懂得了此刻就應當做好出發前的準備,為了實現遠大的夢想而努力奮斗。讀書閱讀總能讓我像《祖父的園子》里的蕭紅一樣感到無比的自由;總能讓我隨心所欲的暢想感到愜意;總能讓我有感于生活的幸福與滿足……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4
《童年》一首悲歌,一場殘酷的活劇。在這一片黑暗的時代里,你幾乎找不到一點方向,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都要遭受暴打;兄弟間為了極小利益,不惜以性命相搏,偷盜成為了普遍的社會風氣;而主人公的姥爺更是集自私自利和以上為一身的人物形象。
這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構成了整本書的背景。試想,如果是我們生活在那個時代,很有可能也會自甘墜落。在這萬惡的時代里,主人公出現了,他沒有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反而像一束陽光,在烏云上照出一個洞眼,用他自己的方法,捍衛了盡有的正義,在姥姥等關鍵人物的開導和時代的鞭策下快速地成熟起來,鍛煉出他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性格。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那些為了國家利益而奮斗的革命前輩們,在祖國最黑暗、帝國主義最橫行霸道的時侯,他們也沒有迷失方向,積極地組織起來,與侵略者們英勇戰斗,開導人民。終于,在這些前輩們的帶領下,祖國同胞相繼找到了方向,萬眾一心,驅逐了黑暗,打開了光明之路,還把祖國建設得民主富強,永遠保存下這一片光明。
《童年》歌頌的是積極樂觀,不斷向上的偉大精神,最后也鼓勵我們不斷發展、創造。這,不禁讓人想到了今天。
今天,大多數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光明,但這遠遠不夠,要把現在的光明作為起點,投向更遠的光明。不論是誰,在今天早已沖破黑暗的年代里,試著給自己找到一個方向,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是道德上的,靠著自己的方法,按照自己的起點,向著找出方向的自己努力。把現在假設成一種逆境,一個局,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用自己的方法,尋找明天。
高爾基曾這樣說明童年:“我們的生活非常奇妙。生活的土壤是肥沃的,它雖然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但最終會培育出卓越的,健康而富有創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不斷激發我們的希望,去建設更光明更人道的新生活!”
童年讀后感800字范文篇15
同本雅明一樣,趙麗宏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用樸素卻細膩的文筆,書寫的不是傳奇故事,而是那個年代童年的場景、風物、心情與氛圍。
這樣的文本,在本雅明時代兒童文學的版圖中,都屬于不一樣的風景,在今天,就更顯得寫法異樣。
因為,眼下兒童文學特別是兒童小說,不是故意蹲下身子,喬裝打扮成童年,就是高架著身板,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和午后品茶的姿態,回顧品味童年,操著大人的腔調,販賣大人那一套成長哲學,作傳奇或離奇甚至裝神弄鬼狀的,實在太多。
如此矮化和高拔這樣兩類,幾乎成為兒童文學中童年的敘述主調。
趙麗宏的這部《童年河》,卻以另一樣的敘述方式,令人驚嘆地抵抗這樣目前兒童文學的既定模式,努力使童年得到本真質感的還原。
兒童文學中的主角,一般是兒童,但在很多兒童文學作品中,主人公孩子背后往往有大人的隱身。
《童年河》不是,它的主人公雪弟,就是一個從崇明島鄉下來到上海的孩子,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他始終是一個孩子,并未在小說中跳進跳出。
趙麗宏以風格化的書寫,完成了對雪弟人物的塑造,也完成了對那一個時代童年的勾勒。
趙麗宏的這本小說真摯、感人、親切、流暢,是富有文學品質和藝術特色的優秀之作,可說是近些年兒童文學園地上難得的、可喜的收獲。
作者非常珍惜童年生活對自己的饋贈,永遠保持孩子那種天真、單純的心態。
寫兒童文學作品,一定要有童心,萬萬不能失去童心。
保持童心、天真比富有天分、才華更重要,而喪失童心、天真比喪失才華更致命。
童年生活的回憶給作者以天真、稚氣、靈感、激情。
正因為永葆童心和天真,才能在感情上、心靈上與當今的孩子息息相通。
這是作為成人文學作家、詩人的趙麗宏,初次涉足兒童文學領域之所以能大獲成功、贏得讀者的奧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