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
在你不經意中去閱讀這篇文字的時候,首先印入你眼簾的是那位普通的老人:“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顯然,這是一位普通到“褪色”的老人。我不知道這老人的來歷,也不知道他的生活狀態,但是,卻從他的形態和所用物品上,看到了他的生活色彩——一種“褪色”的簡單與樸素,或許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寂寞與清貧。他從二十多里以外的城郊步行來到這翠湖邊,不是為垂釣,也不是為散步,“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正是這個普通的老人,卻做著一件普通人未必能做的事。且看老人是如何為海鷗送餐的。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的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
讀到這里,使你不由的想到:仿佛老人不是在哺育一群野生的、自由的海鷗,而是在喂養一群家生的、籠養的鴿子。這些自由生長著的自然寵兒竟然能享受到只有籠中的家禽才有的人類的待遇。此時,他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我不知道其中的一只海鷗是否曾經歷過來自人類殘忍獵手的攻擊與不懷好意的接近,但至少,那些能夠在老人身邊“起起落落”的海鷗,必定還信賴人類族群的善意與美好。看來,人性的美好不僅僅要聽憑人類自己的判定,還需要聽憑自然界與其共生的其他物類的判定才更為完整。
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每當看到秋高氣爽的天空中由北向南飛過的雁群時,心中總會涌現出濃濃的與之為伴的渴望與憧憬之情。因為那像是與仙為伴,甚至還比與仙做伴更令人陶醉和神往。而這個老人卻有幸能享受這人間的仙境。而仙境中的人總會迷醉于其中而忘卻人間的一切煩惱。
“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的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角’、‘灰頭’、‘紅嘴’、‘老沙’、‘公主’…”。這里,海鷗與老人的遙相互應已經遠遠突破了彼此間的語言障礙,他們的融合是那樣的親切與自然,形成了一幅精美絕倫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像!“嘖…嘖…海鷗聽到老人的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而那只名叫“獨角”的海鷗竟然還在老人的呼喚下“飛過來在老人手上啄食”,如同家中被老人精心呵護的小孫女一般耍潑撒嬌。
當老人以“立刻生動起來”的眼神和他人述說海鷗“重情意…”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了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在以最大的包容心理解著現實人生中的種.種丑陋與絕望,并以此來喚醒因欲望的壓迫而迷失情意的人們。而海鷗的每次離去,總會帶走老人的殷切期望與無限關懷之情。“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里帶著期盼”。我想,在老人的期盼里,不僅包含著與海鷗再次的相伴,更包含著對海鷗重情意這種美好品質的期盼。
老人的期盼原來是確切無疑的!他對海鷗的那份美好的感情,早已經被那“重情意”的海鷗受納,并在老人離開它們之際,竟以動人心魄、震撼人心的力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與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一樣…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叫著,翅膀撲的那樣近…”讀到這里,一種的難以名狀的激動終于濕潤了我的眼眶,我在為老人的幸福而濕潤,更為那些情意深重的海鷗們而熱淚盈眶!
從這篇美麗的文章中,讓我看到的毋寧說是老人美好的人性,倒不如說是海鷗美好的品性。而更讓我激動不已的是,在這美好人性與美好品性之間相通著的東西——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融,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2
今日,我們學習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文中老人和海鷗的感情真的是很深,老人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這真令人感動,一位年邁的老人還要每一天走二十余里,就為給海鷗送餐、相伴。
老人給每一只海鷗都起了名字,還能清楚明白哪一只的名字,海鷗也能聽懂老人的說的話可見海鷗是最重情義的,在老人的心中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海鷗一來咱們的福氣就來了。
可是好景不長,老人去世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什么大事。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地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
過了一會,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戰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這一場景真實感人,這些海鷗真的是重情重義的動物,真的仿佛是老人的“兒女”在為老人送終。
這篇課文讓我懂得了世界上的動物也是有情有意的。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3
你聽過老人與海鷗的故事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老人每到冬天,每一天都會步行二十多里路來到翠湖邊,只為了給在那里的海鷗喂食,與它們相伴。十幾年下來,老人跟鷗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還根據每只海鷗的特點,為它們都起了一個親昵的名字——獨角、老沙、灰頭、紅嘴、公主……
不幸的是,老人突然去世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生前喂鷗群的照片放大,擺放在翠湖邊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像是意識到了老人發生了意外,再也見不到他了。海鷗們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排,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人們不得不把遺像收回時,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撲向老人的遺像。
從故事中我體會到,海鷗們是那么舍不得離開老人,他們在用自我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讀完這個故事,老人對海鷗濃濃深情觸動了我,同時,我也為鷗群對老人的不舍與留戀而震撼!
是啊!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的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善待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4
我輕輕翻開以前的課本,看到了《老人與海鷗》這一課,我認真地讀了一遍,深切地感受到了動物也是有情感的。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位貧窮老人不論刮風下雨都去喂海鷗,從此他們之間產生了濃厚的感情。老人死后,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當拿走遺像時又依依不舍。我感嘆了:小小的動物竟如此有情有義!
其實不單單是海鷗,世界上每一個動物都有情感。還記得那是星期六的一個下午,我和一群小伙伴正在玩捉迷藏。我躲在了一個大屋子后面,忽然發現了在石縫中有幾個鳥蛋,于是滿心歡喜地拿了出來,但一不小心捏碎了。當黑夜織上了天空,有一只鳥的黑影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并不停地鳴叫著,那叫聲中含著凄涼、焦急和悲傷,我想那就是鳥媽媽吧。
我聽著鳥叫聲,心里不由的愧疚起來。第二天清晨,鳥媽媽死了。它的眼睛凝望著天空,嘴巴張的很大。我震撼了:是什么讓它堅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什么讓它充滿了力氣?是情感,世界萬物都具備的情感!同樣,《老人與海鷗》中的海鷗也是這樣,誰能說海鷗不是具備情感才和老人建立深厚的情感橋梁呢?
通過《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知道了:動物也是有感情的。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5
經常會看到對面樓上的阿姨帶著她的小泰迪犬去遛彎,聽見她親昵地喊小泰迪犬”兒子“,我總覺得很好笑。可是自從學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才明白真情不只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人和動物之間也會產生讓人感動的深情厚意。
寒冷的冬日,多少人待在暖和的房間里,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細細地品著茶,悠閑地看著電視,而老人卻冒著嚴寒,每一天徒步二十余里去給海鷗喂食。老人對自我是那么的吝嗇,穿著褪色的布衣,背著褪色的布包,帶著褪色的食袋,然而卻從自我微薄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錢來給海鷗買食物。老人對海鷗那無私的愛讓人感動。我眼前不禁浮現出老人那駝背的身影,他像是在呼喚自我的兒女一樣親昵地喊著每只海鷗的名字,招呼”他們“快來吃飯,而海鷗們親切地圍在老人周圍津津有味地啄著食。這一幕是多么地和諧、溫馨啊!
而當老人去世以后,人們把老人最終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翠湖邊,”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呼叫……“海鷗們像親屬一樣瞻仰老人的遺容,站立兩行,肅立不動,為老人守靈。而當人們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海鷗們是多么地哀痛,多么地舍不得老人離開啊!
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老人與海鷗早已把對方視作自我的親人了,他們之間那份濃濃的情意,怎能不讓人動容?
動物也是有感情的,當你對它好時,它也會對你有情有意。我真期望那些虐待動物的事件不再發生,那些掠殺動物的捕獵者放下手中的獵槍,和動物和睦相處,共同構造和諧家園。
當我再一次看見對面樓上的阿姨抱著她的小泰迪,一邊撫摸著它的頭,一邊親昵地說:”兒子,你餓不餓?咱們回家吧。“我的心底不禁浮起一絲絲暖暖的溫情。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6
愛,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詞匯;愛,是世界上有溫度的詞匯;愛,更是一個美麗的詞匯。愛能讓人與動物之間建起一座無語的橋梁。今日我讀了一篇寫滿愛的文章——《老人與海鷗》,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樸素的退休工人,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喂養海鷗、愛護海鷗,當老人去世后,海鷗對老人的遺像表現出意想不到的親昵舉動,對老人的愛讓人震驚。這位老人的故事傳遍了昆明,傳遍了中國,人們親切地把他譽為“海鷗老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眼角濕潤了。多么可敬的老人啊,他用自我的行動譜寫了一曲愛之歌。愛是無私的奉獻,而不是占為已有,只要每個人獻出更多的愛,世界才會有更多這樣完美的篇章。
陽臺上,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我把目光轉到陽臺上懸掛的鳥籠,那是我從市場上買的一只灰色小麻雀,它那么小,那么脆弱,我不禁對它疼愛有加,我特意找了一個小杯子,每次都倒上溫水,給它準備的小米也是用水泡過的,軟軟的,可它還是無精打采,悶悶不樂,我從它的叫聲里總是能聽到一絲淡淡的傷感,這是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讀了《老人與海鷗》,我找到了答案。我明白,鳥兒是多么盼望藍天。
星期日,我細心地打開鳥籠,小麻雀呆呆地不知要做什么,我輕輕地對它說:走吧,走吧!去你自我的家,天空是給你的,走吧!它好象明白了一樣,撲撲翅膀,歡樂地對我叫了幾聲就飛走了。我心里有一絲傷感,隨即又被歡樂所代替,把鳥兒養在藍天里,我不禁笑了。
《老人與海鷗》這篇短文教給我很多,教給我什么是愛,還告訴我如何去愛。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7
《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真實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不少教益。
這篇文章記敘了一位老人每年冬天都風雨無阻地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取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旋轉,連聲鳴叫,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的故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的那份無私的愛,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
我在課后了解“海鷗老人”吳慶恒身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一的寄托。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為此,他平時幾乎舍不得花錢坐公共汽車。四元五角一斤的餅干,老人毫不憐惜地賣給海鷗,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制作“雞蛋餅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老人去世以后,在一位熱心市民的倡議下,昆明《都市時報》報社、翠湖公園、昆明市園林綠化局帶頭捐款,并出資為海鷗老人建塑,銘刻人鷗的深情。
在喂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我們從“褪色”這個詞語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十分儉樸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位勤儉的老人,卻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鷗。
“人對動物是這樣,人與人之間也該這樣,欺悔弱小,互相殘殺,是野蠻的行徑,戰爭帶來的是破壞、災難和毀滅!只有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幸福!”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8
今天,老師讓我們預習了第9課《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讀完以后,我的眼中盛滿了晶瑩的淚水……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老人每當冬天來臨之際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海鷗,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老人去世后,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盤旋,哀聲鳴叫,肅立不動等畫面,非常感人。
上課的時候,羅老師給我們講解這篇課文,讓我們進一步地了解“海鷗老人”吳慶恒的故事,聽完之后,班上好多女生都哭了,我極力咬著嘴唇不讓自己掉下眼淚。
這個故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吳慶恒爺爺是一個孤寡老人,唯一的寄托就是海鷗,每天不惜步行十多公里到翠湖邊喂海鷗。308元的退休工資,要拿一半以上的去給海鷗買四元五角錢一斤的餅干,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兩毛錢一包的香煙。他舍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就是為了讓海鷗吃上特制的雞蛋餅干。十年了,每個冬天,老人風雨無阻到翠湖邊看海鷗。
好心人聽說了他的故事,到老人家去看望老人,沒想到老人頭一天就去世了。好心人在地上發現了一張照片,原來是老人花了三元錢請別人幫他和海鷗照的一張照片。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后排的羊雪綾早已淚流滿面,同桌陳家驥的臉上也露出了悲傷的'表情,整個教室里鴉雀無聲。
這個老人是多么值得我敬畏啊!他愛海鷗如同愛自己的親人一般,他堅持每天來看海鷗,而我呢,老想偷懶,遇到刮風下雨的就害怕。老人與海鷗已經產生了濃濃的感情,老人可以把每一只海鷗叫上岸。而老人去世后,昆明市也為老人塑像,老人這種與海鷗和諧共處的精神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現在,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老人穿著褪色的衣服,背著很舊的藍布口袋在向我微笑,我想:如果有來生的話,現在老人肯定化作了一只美麗的海鷗在高高的天空中自由飛翔了吧!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9
你聽過老人與海鷗的故事么?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老人每到冬天,每一天都會步行二十多里路來到翠湖邊,只為了給在那里的海鷗喂食,與它們相伴。十幾年下來,老人跟鷗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還根據每只海鷗的特點,為它們都起了一個親昵的名字——獨角、老沙、灰頭、紅嘴、公主……
不幸的是,老人突然去世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生前喂鷗群的照片放大,擺放在翠湖邊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像是意識到了老人發生了意外,再也見不到他了。海鷗們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排,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人們不得不把遺像收回時,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撲向老人的遺像。
從故事中我體會到,海鷗們是那么舍不得離開老人,他們在用自我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讀完這個故事,老人對海鷗濃濃深情觸動了我,同時,我也為鷗群對老人的不舍與留戀而震撼!
是啊!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的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善待、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讓它們的心和我們一齊飛翔!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0
這是一幅人與動物創造的感人畫卷。一位老人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只為了到翠湖給一群海鷗送餐。這位老人本能夠在家里安享晚年,和老朋友下下棋,聊聊天兒,而他卻日日跋涉,給這群鳥兒當起了“仆人”。
在人人追逐經濟利益,道德滑坡的今日,老人的“另類”行為,豈不是用愛撐起了一片純凈而美麗的天空?老人沒有親人,他把鷗群當作自我的兒女對待。也許,在他看來,這些白翼天使與自我一樣擁有樸實無暇的心靈。
今日,在許多人看來,動物只可是是他們槍下的獵物,口中的食物,手中的玩物,而老人卻把海鷗當作了自我的親人,自我的朋友。他和海鷗們為當今社會呈現了一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
老人和海鷗的關系是那樣親密無間。雖然老人并不富裕,可是他卻用自我不多的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并且一做就是十年。讓我們驚異的是他的堅持。就算是自我的親生兒女,能夠這樣風雨無阻也足以讓兒女們感動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老人竟永遠離開了人世,再也不能把他如滔滔江水般的愛給予他沒有一天不牽掛的海鷗們了。海鷗們像丟了魂似的舍不得老人離開。或許,它們又想起了老人親昵的呼喚,又想起了老人含情脈脈的撫慰,又想起了老人無數次為它們撒食的那雙寬厚的大手……
老人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對動物的關愛卻是鳳毛麟角。老人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駐人間!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1
學習了《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它主要講的是每逢冬季來臨,一位老人便徒步二十多里路去喂海鷗,呼喚海鷗,與海鷗親昵的說話的故事,以及在老人去世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的悲壯畫面,同時,也表達了老人與海鷗那份真摯的友誼。
初讀課文,我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老人那么簡樸,但是還每天用自己僅有的退休工資去給海鷗買食物?經過老師的講解后,我明白了:是因為老人之前孤身一人,沒有親人,海鷗是他唯一的精神寄托,雖然不是親人,但是,他們勝似親人。老人把海鷗看作是他的兒女。他們之間的感情令人震撼……
老人是用真心去呵護,疼愛海鷗的,一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神就興奮起來,他還給每一個海鷗都起了一個名字:獨腳,灰頭,老沙,公主,紅嘴……
“當老人去世時,“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翠湖邊海鷗們都飛了過來,圍著遺像翻飛,盤旋……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撲了過來,“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從這幾句話中,我認為,海鷗很舍不得老人離開他們,不想讓任何人帶走老人。
任何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只要你用真心去對待它們,我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2
動物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愛,自己的智慧。這篇課文與我們之前學的人與人,動物與動物的感人故事,而這篇課文卻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老人與海鷗》講的是一個令人感人肺腑的課文:一天早上,我和朋友一起來到翠湖時,海鷗正飛的熱鬧。在人群中有一位身穿褪色的過時布衣的老人,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他就天天來給海鷗們送餐。而在十幾天后,有人告訴我們,老人與世長辭了。誰都不知道,是哪一陣風把這個消息傳到海鷗的耳朵里的。海鷗們就像親人一樣來吊唁老人。當我不得不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拼命地想“留”住老人,不讓他“走”出它們的視線。
讀完這篇課文后,我覺得這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那深厚的情誼。老人為了給海鷗買食,每天堅持步行二十多里路過來,只為給海鷗送食。面對自己,老人為自己買的最奢侈的就是2角一盒的香煙。假如是我,我也不一定能每天堅持步行二十多里路,只為給海鷗送餐。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3
今天,我讀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讀完后,我頗有感觸。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吳慶恒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來到翠湖公園為那些勝似親人的海鷗,風雨無阻,就這樣度過了十多年!老人去世了,當游客們把吳慶恒老人的遺像放到公園時,海鷗們就像炸了營一樣,到處亂飛,后來它們在遺像前站成兩排,像守靈的白翼天使一樣。
老人與海鷗這樣深厚的感情,讓我驚嘆不已。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事情: 黑龍江省鄭秀榮老人花70元錢從別人手中買了一只剛出生20多天小狍崽。回家后,老人對小狍崽十分疼愛。
開始喂奶粉、小米粥,大了一點后,老太太吃什么,小狍子吃什么。在鄭老太太的精心呵護下,小狍子一天天長大了,人見人愛。20__年6月,鄭秀榮老人因心臟病發作突然去世,小狍子跪在鄭老太身邊一動不動,喂它什么都不吃,終因“絕食”而死。鄭老太的兒女把小狍子安葬在老人的墳墓旁。
這些故事可以看出動物是有感情的,所以我們要熱愛小動物,和小動物們成為朋友!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4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
學過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我寫了一篇讀后感,最讓我感動的是:
“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作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進,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從這段話中我體會到海鷗十分舍不得離開老人,它們正在用特殊的方式來留戀老人。
“這位老人每一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是為了給老人送餐,跟海鷗相伴。”我讀出了老人對海鷗的深情厚誼。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從中我讀出了老人衣食很簡樸。
“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老人和海鷗之間的默契、配合和諧。
“在海鷗的鳴叫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先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紅嘴“”老沙“”公主“……”從這段話中我讀出了老人給海鷗起名,把老歐看作自我的兒女,寫出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只要你對動物好,動物也會對你好。老人對海鷗就像嬰兒眷戀著母親的懷抱一樣!
老人與海鷗讀后感2000字篇15
動物都是有靈性的,所有的動物都是認主容易,易主難。讓一個動物理解自我很容易,但讓它再去理解別人就很難了。人們都說自我喜歡動物,可是真正懂動物的人卻寥寥無幾。那么,怎樣才能讓動物去理解你呢?
今日,我們學了一篇作文《老人與海鷗》,文章主要講的是,海鷗老人吳慶恒自我勤儉節儉,每一天步行二十于里,來到翠湖,只為跟海鷗相伴。老人把海鷗當做自我的親屬,并親昵的給它們起了名字,獨腳、老沙、灰頭、紅嘴、公主……海鷗呢,也把老人當做自我的同伴,只要老人撮起嘴呼喚,海鷗就飛過來把老人團團圍住,引的路人駐足觀看。可是幾天后,竟然傳來一個噩耗——老人去世了。大家把老人最終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做為老人的遺像。當人們把這張遺像搬到翠湖的時候,海鷗立即將遺像團團圍住,輪流飛到遺像前面,象是來瞻仰遺容的親屬。它們自覺地站成兩排,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我們不得不去把遺像搬走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向我們撲了過來,翅膀撲的是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白色漩渦里脫出身來。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十分感動。對呀,人和動物之間就是能有這么親密的感情。我大姨媽家養了一只銀狐犬,以往寄養在我們家一段時間,雖然我們都很疼愛它,但它卻好象總是很不舒服,成天就悄悄的趴在一邊,不玩也不鬧,我們都以為它生病了。可是有一天,小貝突然歡跳起來,跑向客廳的大門,用兩只爪子不斷的扒著門,不一會我們聽見了敲門聲,原先是大姨媽來啦,小貝一個箭步竄了出去,并發出了嬰兒般的叫聲。這正印證了認主容易,易主難。
學習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對待動物,要用真心。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真心關愛動物,喂養動物,那么動物就不會躲在森林深處,也不會見人就逃。那時,人與動物和平共處,世界是多么完美。最終,我想向全世界呼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忙流浪的動物吧,讓它們感到人類是它們最得以信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