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專項強化習題
會計基礎專項強化習題:
D: 本期增加發生額超過本期減少發生額的差額小于期初余額
答案:B
解析:賬戶的左邊登記增加,右邊登記減少,說明該賬戶可能是資產類、成本類和費用類賬戶,賬戶關系為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生額一本期減少發生額。由于期初余額在左方,而期末余額在右方,則說明本期增加發生額一本期減少發生額為負數,且兩者差額的絕對值大于期初余額.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2)( )假設是為了便于正確計算企業收入、費用和損益的前提。
A: 會計主體
B: 持續經營
C: 會計分期
D: 貨幣計量
答案:C
解析: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因此,會計分期的目的在于分期結算盈虧.向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3) 下列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的表述錯誤的是( )。
A: 對固定資產凈殘值的確定帶有一定主觀性
B: 固定資產原價指的是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
C: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
D: 企業有關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等,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變更
答案:D
解析: A、B、C項的描述都是正確的,但是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4) 某企業“本年利潤”賬戶5月末賬面余額為58萬元,表示( )。
A: 5月實現的利潤總額
B: 1—5月累計實現的營業利潤
C: 1—5月累計實現的利潤總額
D: 1—5月累計實現的主營業務利潤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考點是利潤表的編制方法。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財務成果的動態報表,本年累計數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止的累計發生數。因此5月末賬面余額表示1—5月累計實現的利潤總額。故選C。
(5) 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費用的是( )。
A: 銷售商品等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成本
B: 預計產品質量保修費用
C: 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
D: 因違約支付的賠償款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費用的內容。因違約支付的賠償款計入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不是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所以不屬于費用。選項A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 :選項B計入銷售費用 :選項C計入財務費用。
(6)提取盈余公積時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
A: 借 :利潤分配
貸 :盈余公積
B: 借 :本年利潤
貸 :盈余公積
C: 借 :盈余公積
貸 :利潤分配
D: 借 :未分配利潤
貸 :盈余公積
答案:A
解析:提取盈余公積時應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
借 :利潤分配——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積
貸 :盈余公積——法定(任意)盈余公積
(7) 倉庫領料的限額領料單屬于( )。
A: 一次憑證
B: 累計憑證
C: 收款憑證
D: 付款憑證
答案:B
解析:累計憑證是指一定時期內,記載連續反映若干項不斷重復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手續是在一張憑證中多次進行登記才能完成的原始憑證。最具代表性的是“限額領料單”。故選B。
(8) 企業現金清查中,經檢查仍無法查明原因的現金溢余,經批準后應計入( )。
A: 營業外收入
B: 管理費用
C: 其他業務收人
D: 營業外支出
答案:A
解析:無法查明原因的現金短款經批準后要計入管理費用 ;無法查明原因的現金溢余.經批準后計入營業外收入。
(9) 下列各項中.屬于總分類會計科目的是( )。
A: 應交增值稅
B: 應付賬款
C: 專利權
D: 專用設備
答案:B
解析:會計科目按照提供核算指標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不同,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選項A、C、D均為明細科目。
(10) 下列與原材料相關的損失項目中,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是( )。
A: 計量差錯引起的原材料盤虧
B: 人為責任造成的原材料損失
C: 自然災害造成的原材料損失
D: 原材料運輸途中發生的合理損耗
答案:C
解析:計量差錯引起的原材料盤虧計入管理費用,人為責任造成的原材料損失計入其他應收款( 由造成損失的人賠償),自然災害造成的原材料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原材料運輸途中發生的合理損耗計入采購成本中。
會計基礎專項強化習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