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六級閱讀理解練習附詳解:人文知識(2)
1.作者主要關注于解決什么問題?
A) 為什么一個人的行為與其他人的行為不一樣?
B) 智力發展的不同階段是怎么形成的?
C)社會科學家是如何形成不同的理論的?
D) 是什么造成了“天性論,教養論”的爭議?
[A]原文開頭兩段指出作者要討論的問題,第2段末開始從兩個方面解釋該問題,末段是總結段,從文章的結構可見文章要探討的是人類行為如何形成。從選項來看,似乎沒有一個表達此意,但首段末句和第2段第2句中的why...從句表明how(怎樣形成)和why(為什么不同)其實是對文章關注的問題的兩個不同表述,故選A。
2. 能替換“proponents”(支持者)一詞的是哪一個?
A)方法 B)倡導者 C)原則 D)特征
[D]第4段首句可以比較明顯看出proponents和該句中的they以及behaviorists所指相同。由此可見,proponents 一詞指的應該是人;第5段第3句中的conclude也表明proponents是有行為能力的人,只有選項B符臺這種推測。其他選項都是無行為能力的“方法”、“原則”或“特征”,都不適于原文句子的內容和搭配。
3.下列哪一種言論能得到“天性論”的支持?
A) 我們的一些性格和行為是與生俱來的
B) 環境與我們的性格沒有關系。
C) 能力和個性是可以從行為中反映出來的。
D)只有極端行為才是由天性決定的。
[A]第3段首句中的determined by biological and genetic factor和未句中的governed by ourinstincts/表明“天性論”派會認同選項A的看法。第3段第2句表明選項B中的has nothing to do with... 不正確;原文并未提及選項C中提到的能力、特點和行為之間的關系;選項D只是將第3段末句的某些詞語拼合在一起,原文并未討論有關extreme behaviors的內容。
4.關于行為學家我們了解到的是什么?
A) 他們相信人類具有機械性。
B) 他們將我們的行為比作機器。
C) 他們暗示我們對環境做出的反應就像機器做出的反應一樣。
D) 他們認為,機械性理論也可以適用于我們。
[C]本題實際上考查對第4段末句的正確理解。原文該句中的like machines, humans respond...表明作者并非單純把人類比作機器,而是把人類對環境的反應與機械對環境的反應作對比,故選項C正確。
5.“天性論”理論者認為,黑人的分數很低_____________。
A) 因為存在教育劣勢。
B) 顯示出黑有和智力低下。
C) 與他們真正的智力沒有關系。
D) 與除遺傳以外的其他的因素毫無關系。
[D]將第5段第3句與第3段結合起來,可以確定選項D為本題答案,只有選項D才符合“天性論”派對性格與行為形成的看法。選項A是另一派,即行為主義者的看法;原文該處雖也有intelligent一詞,但是“天性論”者關注的并非分數與真正的智力之間的關系,他們關注的是造成黑人分數低下的原因,事實上,原文也沒有提到分數和智力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因此選項B和C都沒有原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