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通過學習語法知識提高英語六級聽力
時間:
未知2
聽力
語法知識是英語水平的基礎,如果單詞是細胞的話,語法知識就是骨骼,只有較好地掌握了語法知識才能支撐起整體的英語水平。回想過去英語學習的道路,從小學的兩年到中學的六年似乎都是在學習各種各樣的語法知識。可以說,語法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但是盡管如此,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著聽力水平的關鍵的知識點,而如果在復習的過程中著重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我們的聽力能力還是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加強的。在這里我想強調我認為與聽力水平關系最密切的一個知識點:句子結構。
六級聽力的考試中不存在對單個詞語的辨析的考查,所有的題目均是以句子或句群 ( 段落 ) 的形式出現。由于六級聽力語速為每分鐘 150 到 170 詞,接近英美人日常說話的速度,因此對考生的反應速度要求很高。通過平時與同學的交流,我發現很多人 ( 特別是英語水平不高的人 ) 對英語的反應多數是以單詞為單位的,然而這樣的反應方式遠不能適應六級聽力的要求。我記得臺灣有一所英語學校曾經推出過一則獲獎的廣告,廣告里一個小孩遇見一個外國人,外國人對小孩說:“ Good morning! ”小孩聽到以后想:“ Good= 好, morning= 早;那么‘ Good morning '應該是早上好的意思吧。”雖然廣告這樣的表現方式存在夸張的成分,但是小孩的表現與大多數習慣以單詞為反應單位的同學的表現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這樣一種反應方式不僅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反應速度,更會妨礙我們對整體句子的把握。例如在 1997 年 6 月的聽力試題的短文部分有這么一段話:
Recently such a disaster almost happened . Two large jets were flying towards the airport . One was carrying 69 passengers and had come from Toronto . The other was carrying 176 passengers from Chicago . An air traffic controller noticed on his radar screen that the two planes were too close to each other .
聽這段話的時候,假如是以詞為反應單位的話,我們的注意力一定會被一些特殊的詞所吸引,例如“ 69 ” 、“ 176 ” 、“ two ”等這些數詞和“ Toronto ”、“ Chicago" 這些專有名詞,結果造成無法把握整句的意思。其實如果我們熟悉句子結構,并以句子為反應單位的話,聽到這一段話后我們在腦海中應該留下這樣的印象:有一個慘劇差點發生了,是關于兩架相向而開的飛機的。而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數詞和專有名詞在這里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因為發問點極少會出現在這些細節上。我們來看這篇短文的三道問題:
Q1 : Which factor can most seriously endanger airplanes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Q2 : What happened to the two large jets?
Q3 : Why were the two hares jets specially mentioned?
那么如何培養以句子為反應單位的能力呢 ? 重點還是在于對句子結構的熟悉。英語句子分為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這三大類的每一類當中又分成很多小類,在這里就不再贅述。我們平時應盡量找來各種類型的句子,多看,多讀。如果基礎實在薄弱的話,我們還可以重點背誦一些聽力中經常出現的句型、句套。在熟悉了各類句型的句子結構以后,當我們再面對聽力中的句子的時候,就不會被一些最能引起我們反應的熟悉的單詞轉移了注意力,而能夠通過了解句型來準確把握句子大意。
六級聽力的考試中不存在對單個詞語的辨析的考查,所有的題目均是以句子或句群 ( 段落 ) 的形式出現。由于六級聽力語速為每分鐘 150 到 170 詞,接近英美人日常說話的速度,因此對考生的反應速度要求很高。通過平時與同學的交流,我發現很多人 ( 特別是英語水平不高的人 ) 對英語的反應多數是以單詞為單位的,然而這樣的反應方式遠不能適應六級聽力的要求。我記得臺灣有一所英語學校曾經推出過一則獲獎的廣告,廣告里一個小孩遇見一個外國人,外國人對小孩說:“ Good morning! ”小孩聽到以后想:“ Good= 好, morning= 早;那么‘ Good morning '應該是早上好的意思吧。”雖然廣告這樣的表現方式存在夸張的成分,但是小孩的表現與大多數習慣以單詞為反應單位的同學的表現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這樣一種反應方式不僅大大降低了我們的反應速度,更會妨礙我們對整體句子的把握。例如在 1997 年 6 月的聽力試題的短文部分有這么一段話:
Recently such a disaster almost happened . Two large jets were flying towards the airport . One was carrying 69 passengers and had come from Toronto . The other was carrying 176 passengers from Chicago . An air traffic controller noticed on his radar screen that the two planes were too close to each other .
聽這段話的時候,假如是以詞為反應單位的話,我們的注意力一定會被一些特殊的詞所吸引,例如“ 69 ” 、“ 176 ” 、“ two ”等這些數詞和“ Toronto ”、“ Chicago" 這些專有名詞,結果造成無法把握整句的意思。其實如果我們熟悉句子結構,并以句子為反應單位的話,聽到這一段話后我們在腦海中應該留下這樣的印象:有一個慘劇差點發生了,是關于兩架相向而開的飛機的。而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數詞和專有名詞在這里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因為發問點極少會出現在這些細節上。我們來看這篇短文的三道問題:
Q1 : Which factor can most seriously endanger airplanes 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Q2 : What happened to the two large jets?
Q3 : Why were the two hares jets specially mentioned?
那么如何培養以句子為反應單位的能力呢 ? 重點還是在于對句子結構的熟悉。英語句子分為簡單句、并列句和復合句,這三大類的每一類當中又分成很多小類,在這里就不再贅述。我們平時應盡量找來各種類型的句子,多看,多讀。如果基礎實在薄弱的話,我們還可以重點背誦一些聽力中經常出現的句型、句套。在熟悉了各類句型的句子結構以后,當我們再面對聽力中的句子的時候,就不會被一些最能引起我們反應的熟悉的單詞轉移了注意力,而能夠通過了解句型來準確把握句子大意。